篇百科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晋绥根据地组建了野战军三个纵队。他们分别是在岚县以120师358旅、独1旅、和晋西北军区机关一部组成第1纵队;在离石以120师359旅、独4旅、吕梁军区机关组成第2纵队;在朔县以独3、5旅和晋西北军区另一部组成第3纵队。军区积极训练各部队,来提升部队的野战能力,和外线作战能力。同样对野战后勤保障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1946年11月,胡宗南命令在晋南的蒋军整编第1师、90师向西调动,准备进攻陕北延安。晋绥军区2纵由王震带领从离石南下,陈赓率领的太岳军区4纵,渡过汾河进入吕梁地区。两大战略区的部队联合作战,共同发起了“吕梁战役”。
我军先后攻克中阳、孝义、大宁、永和、古城等地歼敌万余。迫使胡宗南改变部署,把准备进攻延安的两个师整编,急忙调回晋西布防。这就减轻和延缓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赢得时间使得党中央能够,从容部署“延安保卫战”。
“吕梁战役”后,阎军在汾阳、孝义等地兵力空虚。我军随即抓住战机,发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在1947年1月,发动了“汾孝战役”。太岳军区4纵围攻汾阳,晋绥军区2纵攻占孝义,晋中门户洞开。阎锡山大为震惊,急调三万大军兵分三路,从文水、平遥、介休进逼孝义、汾阳。阎锡山亲自坐镇平遥指挥,妄图夺回孝义、汾阳。
我太岳军区4纵十旅副旅长楚大明,亲自深入前线指挥战斗,说明战斗十分激烈,他前沿指所就设在中街村,这里距敌仅60米,楚旅长不幸中弹牺牲。“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他16岁参军,负伤28次,牺牲时年仅31岁。
楚大明曾经两次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在我军旅团级干部中实属凤毛麟角。楚大明的牺牲,可见其战斗的激烈程度前所未见。
吕梁、汾孝战役的胜利,解除了陕甘宁边区东侧的威胁,迟滞了国民党进攻延安的计划。同时也巩固了晋绥解放区,为西北解放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使晋绥和晋南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迎接工委东渡和后委到来作好了准备。这两次战役都是在离石南边打的,离石县政府组织地方武装参战,组识民工参战支前,往前方运输粮草弹药,往后方抢运伤员。为战役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须知我军部队作战的时候,指战员每天要2斤粮食!才能够作战行动。
当时陈彬任离石六区区长,区政府驻地是刚解放不久的吴城。吴城以南就是阎锡山的地盘,为防止阎军进攻我解放区,六区在西河滩召开民兵检阅大会。吴城解放后民兵队伍发展迅速,从当初的4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
检阅大会上各村民兵,实地演习打靶、埋雷,还进行了政治测验。会上对个别村石雷不炸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同时号召大家用火枪打山猪,保卫秋收作好准备,随时迎接汾阳方向的来犯之敌形成区域联防。陈彬在区上动员,全体干部下乡组织备战。首先组织各村民兵备战队,配备武器集结待命。同时为保民兵们无后顾之忧,区上规定备战队民兵的冬衣由各村支援,民兵家的庄稼由所在村负责收打。
1947年的春节春节前,“汾孝战役”开打。陈彬认为地方政府角色,因实际需要必须及时转换。由抗战时的零星游击战,向大规模的野战、运动战转变。“军无粮则散”,对部队的后勤支援,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和工作任务。区上专门成立了支前委员会,进行了周密的组织部署。三分区支前委员会副主任阎明。在县长郭锡兰陪同下,指导检查了六区的支前准备,给予了充分肯定。
六区支前工作具体这样安排:
第一,深入动员。区上动员区村干部,春节期间深入各自然村。区委组织干部群众讨论,“部队打仗为了谁?”“咱们应该怎样支前?如何在过年时爱护好伤员?”等等。通过讨论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支前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自觉性。
第二,周密组织。区上设立支前委员会。首先各村继续发展壮大民兵队伍,充实武器弹药。各村按所在区域服务,同时实行军勤工票制度。建立军勤账半月结清一次,民工按票领取工钱。出动牲口也折算成工钱。
支前委员会下设,担架看护慰劳股、招待供给股。组织担架队,每村担架队配备一名干部负责;每4人一队,每付担架须配备草席、被子。粮油柴炭等物资运输和保管,支前委员会都有专人负责。
第三、设立转运部。在汾离公路沿线设两个转运站,转运站之间每15里,设立接待站共有4处。转运站之间转运伤病员,执行发单和回执手续,各村按所在区域服务。
第四、奖惩分明。对参战民兵、民工表现好的,给区上予表扬奖励。如完小学生刘英怕伤员受冻,把自已仅有的一床棉被给了伤员盖上;刘二礼用自已的毛巾给伤员擦尿等,区上都予以表扬奖励。对丢下伤员自己偷跑,安云祥等人作出处罚。通过奖惩加快了伤员转运,这次支前吴城六区,共涌现模范担架和看护84名。
第五、严防奸细。区内旅店的客铺,严格制度实行留客登记;各村执行留客申报,并普遍清查了一次户口。
陈彬对“汾孝战役”的支前工作,进行了总结;野战状况下的支前工作,由抗战时分散的游击战支前工作,初步实现了规模化、野战化、运动化。为后来更的大的野战支前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总结,2月22日《晋绥日报》就此作了报道。
到晋中战役时,陈彬有孝汾战役支前经验,被县上调到离石县武委会专职负责支前,他参加了晋中战役支前全部过程,吴城六区的民兵、民工在晋中战役中继续当先锋。
我们在整理父亲陈彬孝汾战役的有关资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到牛文写撰写的晋绥《人民画报》略记,画报以单张四开,石印两色或三色套版,每月出两期,开始由李少言、苏光、李正挺、陈岳峰为编辑,从五期后便由力群、苏光、牛文、侯凯四人为编辑,画报以连环画为主,以单幅画、漫画、木刻、绘画、剪纸为辅。
画报生动活泼,有鲜明的时代感,我便一期一期的看下去,突然发现第二十九期上有《吴城群众热心看护伤员》的连环画,因为父亲曾在吴城任过区长,组织过孝汾战役支前工作。
儿时常听母亲说:“你爸爸常写画,报纸上发表了,得点稿费买点旱烟抽,回家时他用稿费在碛口买几块火烧,给爷爷一块、给大伯伯一块、许林、探许各一块,常常是分到我手中就没有了,我问你爸爸咋没我的?你爸爸笑着说,人平安回来就好嘛!”
我立即拿出放大镜查看,呀!真的是爸爸的!
一看就是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画的老百姓救护伤员,陈彬掌握在“孝汾战役”中,热心照看伤员的第一手群众资料,用群众易懂的通俗语言,配以六幅连环画创作了《吴城群众热心照看伤员》,发表在晋绥《人民画报》民国三十六年四月五日出版的第二十九期上。画报一出张贴在吴城街头巷尾,一时轰动吴城,人们争相告诉咱吴城救护队土画报了!你说巧合不巧合,那天是4月5日,正好我出生。
1946年创刊当时晋绥《人民每画报》,配合当时根据地的政治任务,用少量文字,以通俗易懂图画占为主要内容的画报,成为根据地内对老百做思想都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1946年1月,由《晋绥日报》社创办,每月两期,从最初每期印3000份,从16期增印为4000份。为晋绥300万人民服务。晋绥《人民画报》创刊后紧紧围饶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配合中共晋绥分局党报《晋绥曰报》的内容,以连环画、漫画、木刻、剪纸等形式,启发了根据地群众的政治觉悟,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巩固了党在根据地的领导地位。
陈 彬 原稿 牛 文改、
一、看见伤员到了村,看护组长往家引,
家家腾出暖房子,看护伤员象亲人。
二、伤员住在任数心家,数心热心待伺候他,
马王珍把枣剥了皮,喂给伤员心欢喜。
三、老汉真是好心眼,他怕伤员碰着伤,
接屎接尿不怕脏,热心照护理应当
四、四则村里众妇女,甘愿给伤员洗血衣,
一天洗了六十件,还把身上的虱子捉了去,
五、伤员要往医院走,心送到门外头,
伤员感动的议论说,你比我亲人还亲热。
六、离石六区开大会,吴城的看护受奖励,
大家都向她们学,看护伤员美名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