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隶书什么朝代 隶书~起源和发展及结构特点

1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5 16:10:06    

隶书,始于秦朝,兴于汉代,隶书也叫"隶字"、"古书",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其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张迁碑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有: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不同。

石门颂

礼器碑

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在东汉的碑刻中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张迁碑)等等。

曹全碑

汉简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金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结构特点

  1.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2. 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3. 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4. 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5. 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隶书的风格大致有:

  • 工稳端庄类,如《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韩仁铭》、《熹平石经残石》;
  • 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磺碑》、《西狭颂》、《校官碑》;
  • 秀丽飘逸类,如《曹全碑》、《孔宙碑》、《刘熊碑》、《赵宽碑》;
  • 宽博厚重类,如《衡方碑》、《鲁峻碑》、《封龙山颂》;
  • 雄放态肆类,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夏承碑》;
  • 古拙雄浑类,如《郁君开通褒料道刻石》、《装岑纪功碑》、《郁阁颂》。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