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民国二十年是哪一年?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3 11:30:52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州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为避免冲突扩大采取妥协政策。1937年7月7日, 曰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炽发。

1931年东亚历史的分水岭故事从这里开始。

民国二十年, 即公元 1931 年, 是令人无法忘怀的一年。经历过这一年的 国人遭遇到数十年一遇的洪水、 统一之局的破裂、 国共内战与日本对东北的入侵等多种劫难, 留下了抹不去的沉痛记 忆;而后代人从这一年的历史中感受到的依然是遗憾、 惊讶、 愤想和屈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大方向一旦形成,轻易不会改变。可是就像黄河也会改道 一样, 在重力压迫下历史也会突然偏离固有的方向。无法不承认, 1931 年就是这样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秋, 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 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一战” 后形成的东亚 ”均衡格局” 就此被打破, 从此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已无安宁之日, 直到把中、 日与周边的 国家都拖进战争的旋涡。

其实, 刚进入 1931 年的时候, 中国人是有理由怀着美好的期待的。当时中原 大战已经尘埃落定 , 不管这次空前内战起因的是非曲直, 它已经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内战终千告一段落, 苦千战争的民众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内战的平息也有利千 国家的重建与经济的发展。南京的独裁者蒋介石脾脱四周, 军中旧敌如冯玉祥、 阎锡山、李宗仁, 都已经遭遇到沉重打击而纷纷流亡。广西的李宗仁、 白崇禧跨越国 挠, 远走越南。山西的阎锡山被迫离开经营多年的山西, 躲到了大连, 并得到了日‭本人的庇护。冯玉祥的处境也同样悲惨,他经营与统率的西北军系统巳经分崩离析,只有第二十九军宋哲元将军还能够为他在山西提供一隅避难之地。 党内敌手如汪精卫, 已经狼狈流亡香港。 蒋介石和从东北人关的张学良巳结成了稳固的联盟, 共同主宰着整个中国。

那个时候, 中国还没有真正受到已经肆虐欧美和日本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 统一的再度出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实业界当时的气氛是很乐观的。但这个稳定只维持了数月, 蒋介石和立法院长胡汉民又发生政治歧见。 骄横的蒋介石将胡汉民这位国民党的元老软禁在南京东郊的汤山。 这个冲动、 粗暴、 缺乏政治智慧的举动, 立刻使国民党内部再度发生分裂, 同情胡汉民与厌恶蒋介石的政治人物重新集结,广州甚至出现了新的 “国民政府" 。统一之局再度破裂。国民党内部的再度分裂使国家处千危险的境地。而这年夏秋,发生了波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特大水灾。武汉等城市被汹涌的江水灌入。这场水灾不仅让成千上万的居民丧失了生命与财产, 还使一亿多民众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恢复正常生活 及繁重的救济善后工作使各级政府焦头烂额。另外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 “九一八” 事变发生前夕, 东北形势巳经极度紧张。蒋介石明知东北的危机, 却集中30万大军并亲任总司令,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 “围剿” ,耗费了大批的军力和财力。

中国内部的剧烈动荡使日本的激进军国主义分子感到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早就图谋占领中国东北。经济危机带来的焦灼感更使日本国内的扩张主义者把占领中东北视为解决其国内经济萧条的关键所在。 当日本关东军在 9 月 18 日夜按照预定计划在东北挑起事端的时候, 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做好 处置这一巨大灾难的准备。从东北将领缺乏断然抵抗的决心与行动, 到南京政府的不抵抗“ 政策, 一味地指望国际联盟的干涉, 使这一场有可能加以控制的事变演变成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灾难3个月的时间里, 日本关东军完全占领了东北三省, 整个世界为这一幕的发生而膛目结舌。 从此, 日本侵略的魔影紧紧笼罩着中国。 中国人民已经无法回避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 这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到每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或多或少、 或强或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 决策与行为。 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甚至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因为日本占领东北这一可怕的事件而发生了改变。“九一八” 事变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事变后第三天, 中共中央即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宜言, 提出武装抗日。就图谋占领中国东北。经济危机带来的焦灼感更使日本国内的扩张主义者把占领中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