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马王堆是哪个朝代的 西汉前期的历史掠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8 09:45:53    

今年最火的考古发掘是什么?那一定是三星堆遗址的再次发掘。近十年的呢?很多人会想到海昏侯墓的发现。如果把时光倒回到五十年前,我想马王堆汉墓肯定要拥有一席之地。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墓地,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因为地处马王堆乡,所以因此得名。1971年,马王堆旁的一所部队医院准备在两座大土冢下修建地下病房。神秘的马王堆汉墓,由此被偶然发现。从1972年到1975年间,马王堆汉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出土大量的漆器、丝织品、乐器、帛书、帛画、竹简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当然,马王堆汉墓也留下了不少的谜团,为何女尸保存如此完好?3号墓的墓主是谁?帛画所蕴含的思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帛书与简牍?帛书中所见的诸子各家学派作品的关系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成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

我不是专家学者,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只想和大家聊聊西汉前期的那段往事。

一、低调的长沙国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帝国时,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也延续了一些秦制。他将天下以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行政方式来统治。这些封国中,除了刘姓王侯外,还有几个异姓王。他们分别是:

韩王韩信(不是三杰之一的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卢绾以及长沙王吴芮。

这些异姓王都是在秦末起义和楚汉争雄中立下过大功的人,不过他们的下场多数都不怎么样,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个长沙国。

吴芮(?-前202年),本是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后裔,秦末时任番阳县(今江西省波阳县)县长。后来全国的起义风起云涌,囚犯英布率众起义,投奔了吴芮。吴芮欣赏英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因此吴芮也成了当时的一股势力。灭秦之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来在楚汉争霸中,吴芮识时务的改投了刘邦门下,汉朝成立后,改封为长沙王。

刘邦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安稳的国家,在建国后不久就开始对这些异姓王打击,通过各种手段逐一消灭了各大异姓王,唯独留下了长沙王,这是为何?

一是忠心。刘邦从未放弃对吴芮的试探,吴芮为了表忠心,将自己的很多领地都分给了刘邦的子女,又将自己的军队分给了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在吴芮的自我削弱的情况下,削弱刘邦的疑虑;

二是立功。只是示弱是没用的,还要立功。刘邦在剿灭英布的时候,仅有残兵败将的英布投奔了长沙王,此时在位的是吴芮的儿子吴臣。可这位大舅哥假意与英布结盟,暗地里却把这位姐夫干掉了。英布被杀的消息传到了刘邦耳里,刘邦立即宣布:长沙王世世代代归吴家,永不剥王。

三是有用。当时的荆湘之地远没有现在发达,而且距离西南蛮族较近。长沙国所管辖的地区恰好是一个极佳的战略缓冲地带。所以,在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留一位异姓王为以自己看大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马王堆汉墓的主人利苍就是长沙国的丞相,他早年随刘邦打天下,在惠帝二年(前193年)受封轪侯,死于吕后时期(前185年)。其中1号墓墓主是利苍的夫人辛追,2号墓墓主是利苍,至于3号墓墓主,目前还有争议,多倾向于是利苍之子。

吴氏长沙国共历五代,最后因为无子嗣而国除。新建长沙国王就是汉景帝之子刘发,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直系祖先。

二、奢侈的丧葬习俗

无论是以前的盗墓者还是现在的考古学者,如果能遇到一个先秦或西汉中前期的墓葬,那将是一份巨大的惊喜。因为厚葬是秦汉时期丧葬礼俗中的重要特点。

那时的国人有着“侍死如生”的观念,他们认为,生前死者享受人间的荣华;死后也要富贵于冥间。

最有名的要数那位始皇帝的墓葬了,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它的全貌,而汉代的丧葬习俗仍然依照秦代实行厚葬。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晋书》

汉文帝被称为倡导“薄葬”的皇帝,但在东晋建兴年间,文帝的霸陵被盗掘,稀世珍宝也是非常之多,更别说汉武帝的茂陵了,茂陵应该是汉代帝王规模最大的墓葬了,还有前些年的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也是叹为观止。

在马王堆汉墓中,当时受到文帝“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禁令的限制,并没有大量的随葬金银珠宝,但所花费的钱财仍然十分惊人,仅出土的漆器就造价不低。

“夫一文(纹)杯得铜杯十”。——《盐铁论》

也就是说一件有花纹的漆杯要卖十件铜杯的价钱,而马王堆三座墓共出土七百多件漆器。其品种众多,造型优美,光泽照人。还有出土的两幅“引魂升天”的帛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描绘精细,想象独特。体现着死者在死后也能灵魂不灭的愿望。

当然,厚葬之风盛行的同时,也会有反对厚葬的薄葬之论。像著名的文学家刘向、王充和王符等人对厚葬之风的盛行就有猛烈的抨击。

当时有爵位的人有很多的封地和食邑。这些物品虽然为后世留下了财富,也是对当时的百姓的一种残酷剥削。

三、破解“黄老”之谜

在我看来,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最有价值的要数那些简帛古书了。

马王堆汉墓的简帛古书,均出土于3号墓,似可窥见墓主人的勤奋与博学。

当时的书写载体以竹简为主,但不易携带,只有贵族官僚才能用得起缣帛,而这些简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文献大发现之一。

这些简帛古书,近30种,一共12万余字,内容涉及天文、气象、阴阳五行、病方、佚籍等,包罗万象。这些古书可分为七类:一是六艺类,主要讲道德修养和技能训练;二是史书类,主要源自于古代的档案及历史记载;三是诸子类,主要是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的著作;四是诗赋类,主要是歌诗辞赋;五是兵书类,主要是兵学谋略及战术之书;六是数术类,主要是天文历算、卜筮占相之书;七是方技类,多涉及医学养生等书。尤其是诸子百家的书籍解答了很多谜团,我们就以“黄老”之学为例。


汉初以道家“黄老”治国,“黄”指的是黄帝,“老”指的就是老子。老子的思想基本以《道德经》体现,但黄帝的思想,即《黄帝四经》汉代之后就失传了。而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无为而治”似乎与汉初经济恢复并走向繁荣有些矛盾。而且老子认为:

“法令弥彰,盗贼多有”——《道德经》

而文景时期制定的法令可是很多的。“黄老”之学可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除了两个版本的《 老子》(甲乙本),还有和《 老子》和抄在一起的另外四篇古佚书,分别是:《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这四篇古佚书很好地解释了真正的“黄老”之学。

古佚书认为“道生法”,法律是制度的根本: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经法》

古佚书认为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

——《经法》

古佚书还认为应该维护社会等级:

“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

——《称》

这四篇古佚书与一同出土的《老子》两个版本(与市面上的并不一致)被后世认为是真正的“黄老”之学。

关于这四篇古佚书说法很多,其中不少人认为这四篇很可能就是失传的《黄帝四经》。

直到现在,我们对于这几本书的研究也没有停止,甚至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总之,刑德并用、先德后刑是“黄老”之学的基本的统治策略和政治主张。但是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之下,“黄老”之学逐渐被儒学所取代,其学术精华也被儒家所吸收,“黄老”之学不得不走向衰落。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绝大多数保持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016年,马王堆汉墓还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与秦始皇陵并列。如今的马王堆汉墓依然安静地坐落于浏阳河旁,经历着千年的洗礼。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