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国子监设于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官办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代把大学叫太学,隋代开始改名为国子监。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隋炀帝即位后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唐高宗时期,曾一度把国子监改名为“司成馆”或“成均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