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美丽神奇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广阔大地上,有一座令人向往的美丽古城,她在整个东方世界里都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她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是东方世界的骄傲,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她的出现和消失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她就是令人神往的古巴比伦城。
据历史记载,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是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遗址,主要由阿什塔门、南宫、仪仗大道、城墙、空中花园、石狮子和亚历山大剧场等建筑组成。在古巴比伦王国最出色的国王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国王尼布甲尼撤的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几十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城,也日渐消失在荒漠之中了。巴比伦这座历史遗址一直被埋在沙漠中,无数的考古爱好者和历史学者都在寻找她。但是不百年过去了,她依然是杳无音信。直到20世纪初,确切地说是在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长达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才最终找到了这座已经失踪2000多年,由尼布甲尼撤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的巴比伦古城遗址。而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时代的古巴比伦王国遗址,至今还被埋在18米深的沙漠底下,没有发掘出来。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它有内外的两道城墙,外墙原长16公里,内墙长8公里,巴比伦城墙的厚度,可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城墙的起端于幼发拉底河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的新城区就在幼发拉底河对岸,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跟主城连在一起。
巴比伦的建筑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人口有30万之多,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进入巴比伦古迹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艳夺目的阿什塔门,它位于巴比伦城的正东面。高4米多,宽2米左右。门的上部是拱形结构,有塔楼,用彩色玻璃砖饰面,两边和残存的城墙相连。门两面雕刻着对称的牛、龙、狮子等野兽图案的浮雕,共有575座兽像,形象逼真。这座城门建筑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毁巴比伦古城时,只有这座城门幸存下来。在千百年风雨剥蚀下,古城城墙已坍塌无存,惟独这座城门依然完好如初。但是,1901年这座门被德国人拆走,复建于德国柏林的贝加蒙博物馆。现在我们只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一件复制品,不过,这件复制品无论在大小上还是在图案上和原来的几乎是一模一样,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穿过阿什塔城门是一个小院,右侧是以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撤二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但里面除了一幅从德国索回的壁画是真迹外,其他的不是复制品就是画卷,画卷上是后世画家根据人们的传说和自己的想象画的王国都城模型、空中花园以及巴别通天塔。尽管这些只是画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画卷中看出当年巴比伦城的繁荣和辉煌。
从尼布甲尼撤二世博物馆出来就到了巴比伦王国的主要大街,也就是所谓的仪仗大道,它是巴比伦王国庆典和宗教活动的必经之路,由南向北走,就到了供奉着巴比伦保护神的马尔杜分神庙和通天塔。仪仗大道约有20米宽,道路中间是残损不全的沥青路面。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柏油路,历经3000多年的风吹雨打,可路面依然保存完好。位于仪仗大道两侧的是内城墙,高大的墙面上至今还清晰地保留着一种怪兽的浮雕,它长着马的身子、长颈鹿的脖子、龙的角、鹰和狮子的爪、鱼的鳞,据说这就是巴比伦的保护神。巴比伦城的两座城墙,大多已经残损不整,现在看到的是伊拉克于1978年大规模修复巴比伦时修建的。
从仪仗大道往西,穿过几道城门就到了尼布甲尼撒二世执政时的王宫——南宫。它由5个建筑群组成,占地57万平方米。南宫宫殿墙壁上还能找到尼布甲尼撒“楔形文字”的印章和文告。尼布甲尼撤是巴比伦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国王,因为在他统治时期,巴比伦王朝达到了极盛的顶峰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就是他一手制造的,他把数万名的犹太人从耶路撒冷俘虏到巴比伦作为奴隶,为他营造城墙和宫殿。《圣经》中就有经文诅咒巴比伦,说它必将成为旷野、荒芜、无人居住的荒凉之地。
巴比伦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和著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连上帝都感到惊讶的巴别通天塔。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在南宫的东北角。相传,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让他的米底妻子赛米拉米斯公主,排忧解闷而兴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就耸立在大道的北面。巴比伦古城里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被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尼布甲尼撤下令重建的巴别通天塔共有7层,总药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在高耸人云的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有一条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时,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乐器伴奏的合唱声中登上塔顶。在5000多年前,人们能建起这样一座如此巍峨雄伟的通天塔,实在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迹。遗憾的是,巴别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在波斯人彻底摧毁了巴比伦之后,人们对巴比伦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后,他曾经想要重建通天塔。但是,单单清除废塔的砖瓦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是亚历山大没有想到的,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巴比伦城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就与这座巴别通天塔有关。
这个故事来源于《圣经》。《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来视察。上帝一看到这座巧夺天工的高塔,是又惊又怒,他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都讲同样的语言,就能顺利地进行交流,就能联合起来,他们既然能建起这样的巨塔,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办不成的呢?人类的力量太大了。不行,得阻止人类之间的联合。
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之间言语不通。从此,世界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人们就把引得上帝发怒的巴比伦城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而已,人类各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不是上帝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其实,“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文字,意思是“神的大门”。由于它的读音跟古希伯来语中的“混乱”一词相似,加上当时巴比伦城里的居民讲的远不止是一种语言,所以《圣经,旧约》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相联系,编出这样的故事来了。
古巴比伦城遗址虽然被发现了,但是关于她的许多历史之谜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考古学家们现在仍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进行着发掘工作。许多宫殿、神庙、街道和住房已经渐渐露出地面,考古学家们正在和历史学家、艺术家们一起,根据发掘出来的文物,复制古城巴比伦大多数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这座人类宏伟的古城恢复旧观,到时我们对她将会有更清楚、更完整的认识,相信那一定是振奋人心的时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