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普通人对司马光的了解,除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外,剩下的可能只有《治资通鉴》了,但这些也不是司马光的全部。其实司马光大多数的时间,反而都用到了政治上。司马光一生辅佐过四位北宋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老臣,只是他的历史著作压过,他的政治才能罢了。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官一生,一直坚持儒家以“礼”治国的传统思想,与王安石带有法家色彩,激进的变法格格不入,成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主要官员。这和司马光长期在谏言官有关。宋朝的谏言官虽然权利不大,但有监督,皇权和相权的功能,谏言官用祖宗礼法来规范皇帝的行为。不得不说宋朝把权利的平衡做到了极致。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秩序当中,“修身”是起点、是基础,“治身莫先于孝”。司马光认为“国家之治乱本于礼,而风俗之善恶系于习”。礼是礼义,上下尊卑等级秩序;习就是社会风气,它决定了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何为是,以何为非。社会风气与礼义秩序相一致,国家就是和谐的、稳定的;社会风气背离了礼义秩序,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司马光把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礼义政治,一种是强权政治。
司马光显然是前者,礼义政治,治国思想以礼仪、道德为主。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二十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之后担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中途也有在地方为官,但多少时间在京城做官。再度回京后迁司马光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任职五年期间,前后向皇帝上奏疏170余份,先后任向仁宗上书“三言”、“五规”,多次上书仁宗解决继嗣的问题,仁宗觉得司马光真心为国家社稷考虑,遂将奏折转至中书省。
在五年的谏官生涯中,除了关注社会上层,帮助朝廷解决好皇位继承和皇帝的修身要领。宋神宗即位以后,重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但司马光依然还坚持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可皇帝神宗眼里只有王安石,没有其他官员,司马光只好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自己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资治通鉴》,时间长达15年。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死,年仅10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哲宗年幼,由祖母皇太后当政。皇太后下诏起用67岁的司马光,司马光向皇太后进言主张废除新法,为了实现废除新法的政治主张,把因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刘挚、范纯仁、李常、苏轼、苏辙等人招回朝中任职。司马光晚年终于完成了自己废除免役法的夙愿,重新实现了自己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这才是司马光完整的一生,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写史书只是他人生的一段插曲而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