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李旭旦旧居】
慢享老房子中的好时光
与湖南路相邻的高云岭,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巷,小巷两侧的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儿,走着走着,就来到了高云岭39-5号——明社·璞斋。这处二层小楼,曾是民国时期中央大学教授、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李旭旦先生的旧居,如今经过季萌等数位历史文化爱好者的打理,这里则成为一处集餐饮、展览、沙龙、学术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文化空间。小院中从容舒展的白玉兰,墙角下眯眼打盹的猫咪……让人忍不住想在这静谧而闲适的时光中沉溺,而这也正是季萌等人最简单的初衷,“我们希望为人们打造这么一处空间,与日常繁杂生活相对隔离的自在之处。”
期待更多人走进民国建筑
在明社·璞斋,多幅杨柳青年画吸引了记者注意,“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喝茶、吃简餐,我们也在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去年明社·璞斋开张时,首展是青铜器拓片展,杨柳青年画展落幕后,随后将进行南京一位女画家的扇面展。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古琴、插花教学,未来还将开设生活美学手作。“很多人都对民国建筑充满好奇,其实我们挺希望人们都能走进来看一看,可以来看看书,也可以欣赏欣赏我们的主题展。”季萌和伙伴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上了年头的民国建筑重新恢复活力,并以此吸引更多人走进民国建筑。
【荷兰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市民可预约观看地图展
与李旭旦旧居不同,位于鼓楼区老菜市8号的江苏省文保单位、荷兰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是以南京民国地图展的方式向公众开放。这处地产1955年由南京市政府回购,交国营772厂使用,后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冷天博士主持修缮。2017年11月,该建筑由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使用。在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卫新看来,民国地图展是这处民国建筑对外开放的一种展现形式,而他也期待通过这种有益尝试,使得这座城市中更多从未对外开放的老建筑能够适度对外开放,既可以做成小型博物馆,也可以打造成为文化交流空间,让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建筑更好地“活”在当下。据悉,南京民国地图展常年向观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六上午9:00至12:00,下午2:00至4:00,未来这里还将不定期更换展览主题。
【颐和路第十二片区】
民国主题文化展中触摸历史
说起民国建筑,颐和路公馆区不得不提,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的颐和路公馆区,是民国按照《首都计划》实施的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公馆仍有225幢,且多用作居住之途。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拥有风格各异的民国别墅26幢,南京自2006年起对该片区实施了改造,经过保护性修缮及活化利用,该片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展览、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高尚民国风情街区。设于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的民国主题文化展,分为民国建筑彩铅绘画展、民国饮食文化展、民国服饰展、薛岳抗战陈列馆、金陵古籍善本展和民国教育书籍展,在这里,您既可以逐一了解南京民国老建筑和它们背后动人的故事,也可以领略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的民国服饰之美。六联展门票收费25元,每周二、周日闭馆。颐和路民国主题文化展馆游客接待中心,就设于原重庆市长张笃伦公馆。
【声音】
建筑保护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盟”
民国建筑研究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汪晓茜接受采访时表示,南京民国建筑仅从数量上来说,即可称得上建筑遗产丰富,她个人非常认可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建筑进行活化再利用。在汪晓茜看来,多种方式不仅是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同时也应实现实施主体的多样性。从功能方面来说,民国建筑再利用既可以用于展览、商业、公共文化空间,也可以作为社区服务空间,因地制宜的再利用不仅更接“地气”,同时也更能符合实际之需。
在实现功能多样性的同时,实施主体同样需要多样性。过去一说到建筑保护,不少人就认为那是政府的事,而这种习惯思维不仅容易造成保护工作资金缺口,且容易导致再利用方式的单一。其实在一定的监管之下,民国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同样可以面向社会。令人欣喜的是,现今正有着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致力于此,他们的加入也将为民国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带来更多的惊喜之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