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台儿庄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七大历史作用不容低估,日军首次败退,国人士气大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2 09:15:3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没有立即溯江西上,进窥武汉,而是企图打通津浦线,从南北夹攻徐州。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对日军的这一意图早已料定,在京沪会战后期即调兵遣将,派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保卫津浦线的防御战。

日军打通津浦线的作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津浦南段主攻,北段助攻;第二阶段为津浦北段主攻,南段助攻。津浦北段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与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津浦南段日军北上支援矶谷、板垣两师团。我军在池河、淮河分别予以阻击,发生了津浦南段的池淮阻击战。池淮阻击战的目的,在于阻止津浦线南段的日军北上与北段日军夹攻台儿庄,因此,池淮阻击战成为台儿庄战役的序战之一。

一、台儿庄序战

1、序战之一:池淮阻击战。1937年12月中旬,日军由镇江、南京、芜湖三路渡江,以第13师团为主力,沿津浦线正面自浦口北上,12月18日进至安徽滁县附近,直趋蚌埠,24日进抵明光附近。

我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在合肥(1938年1月5日后在寿县)指挥津浦南段防御战,调集31军驻守淮河南岸刘府、附近,主力配置于凤阳,红心铺一线,另一部进出张八岭、明光一带,实施游击,打击敌军。

1938年1月17日旧军攻占明光。我第31军扼守池河西岸的梁家山、马家岗至三河集一线及池河东岸的池河镇、藕塘,与铁路西侧珠龙桥的日军对峙。24日旧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池河,实行渡河攻击,在池河两岸展开了一场血战。31日,我军放弃池河镇,退守池河西岸,池河阻击战结束。2月2日旧军占领临淮关、凤阳、蚌埠等地,战线推进至淮河南岸地区。

2月4日,于学忠第51军奉调增援津浦南段,抵达淮河北岸怀远至五河一带布防。6日,廖磊第2王集团军开抵合肥。该集团第7军由定远攻击津浦线,48军协同31军攻击刘府、考城、蚌埠之敌。9日旧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强渡淮河,向北岸小蚌埠我军轮番攻击,双方在小蚌埠进行巷战,争夺激烈。10日,小蚌埠失陷。同日,原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所部参加淮北作战。11日,我军发起首次反攻,由津浦西侧发动攻势,自洛河正面攻上窑,将日军围入城内两天。我军另一部攻考城、刘府、怀远一带,21集团军由合肥攻定远。16日,淮北我军分三路再次发起反攻。日军自淮河北岸南撤,敌我双方隔河对峙。

3月,津浦北段战事日趋激烈,津浦南段日军不敢北上。两个多月的池淮阻击战,为保证我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获胜奠定了基础。

2、序战之二:临沂之役。津浦北段的日军从左右两翼及津浦正面南下。津浦右翼我军放弃青岛,沈鸿烈率海军陆战队及保安队撤至诸城、沂水。1938年1月7日,庞炳勋第3军团奉调自徐海进驻临沂,协同沈鸿烈部及刘震东游击队拒敌。庞部仅第40军一个军,下辖一个师两个旅、一个补充团,总共1.3万人。

庞部开赴鲁南前线后,曾与日军第5师团在蒙阴、营县等地多次激战,损朱重大。截至3月上旬,日军直逼沂河东岸,对庞部构成严重威胁。3月12日,张自忠奉调率59军自峰县开抵临沂西岸,增援庞炳勋。59军下辖2个师、5个旅、1个特务团,总共2.1万人。

3月14日凌晨,我军发起进攻。59军渡河攻击敌之侧背,在河东与敌战数小时,敌军不支,我军占领张家庄、解家庄、白塔、汤佛崖及沙岭等处。停子头方面几经争夺,血战竟日,双方形成对峙。旋汤头敌军来援,猛攻我军阵地,我军退至沂河西岸。同日,40军与59军相呼应,进行反攻,夺回玉皇庙及相公庄等地。15日旧军全力反攻张自忠部,向高家屯高地攻击,一度侵占茶叶山。16日,日军从曹县调来增援部队千余人,并从40军正面东庄屯一带抽调大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军猛攻,茶叶山阵地悉被摧毁,我守军一个连全部阵亡。守崖头之我军将敌击退。下午,刘家湖争夺激烈,屡得屡失,敌军于黄昏突入村内,占据东半部,我军退守西半部。17日晨5时,日军倾其全力向我崖头、茶叶山、刘家湖攻击,刘家湖失而复得者4次,崖头失而复得者3次,茶叶山一度被占,旋又夺回。

自3月15日以来,庞炳勋部配合张自忠部顽强作战,前后夹击日军。18日旧军第5师团经张、庞两部连日痛击后,向沂河东岸北撤,主力集中汤头。是日,张、庞两部夹击汤头之敌,敌向曹县退却。此役称为临沂大捷,毙敌3000余,我军伤亡四、五千。临沂之役粉碎了日军板垣、矶谷会师台儿庄的计划,造成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军在台儿庄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3、序战之三:滕县之役。津浦线北段正面,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集在日军第10师团的进攻下,不战而退,以至济南、泰安、大汉口、充州、邹县、济宁等地相继失陷。最高统帅部为扭转战局,下令逮捕韩复集,于1月24日执行枪决。2月6日改任第12军军长孙桐营代行第3集团军总司令职权,令其率部反攻济宁、汉上,阻击从津浦左翼南下之敌,同时命令川军第22集团军开赴滕县附近,归李宗仁节制指挥。第22集团军总司令为邓锡侯,指挥第41军、45军2个军、4个师。1938年1月7日该集团军奉调开抵滕县,即在津浦线正面布防,总共2万余人。

3月14日拂晓,日军发起攻击,以重炮密集射击,我军阵地多被摧毁。次日,敌主力续攻界河,另以300。余人向龙山、普阳山迂回包围,与我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亦未得手。当晚,敌军进攻滕县东门,被41军122师击退。滕县之战打响后,最高统帅部于15日命第20军团长汤恩伯亲率第85军开往临城(今名枣庄西)归李宗仁指挥。汤恩伯军团下辖第13军、52军、85军3个军5个师及1个独立骑兵团。台儿庄战役开始后,第13军110师拨归第2集团军指挥,后又调来第75军,总共7.2万人。

16日晨,日军向滕县城东关猛烈攻击,敌机30余架轮番轰炸。敌步兵由机枪掩护冲入城内,双方展开了多次肉搏战。我军先后打退敌军11次冲锋,东城门失而复得。17日上仔旧军向滕县城关东、南、北三面猛攻,全城一片火海。日军前头部队由坦克掩护,从东南角缺口处冲入城内。下午,日军从南城墙正面进攻,敌机轮番轰炸南关,我军工事被摧毁,南城墙几被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城东关被日军突破,守军团长王麟牺牲。

午后1时,122师师长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督战,县长周同亦率保安团并肩作战,城内居民拿起武器参加战斗。5时城西门陷入敌手。旋日军集中火力向十字街口射击,王铭章率部登上西北角城墙,继续与敌周旋,不幸腹部中弹,由几名卫兵搀扶封城而下,又被日军子弹射中,壮烈殉国。

18日,滕县失守。此役川军自王铭章师长以下官兵死伤7000余人,连同城外45军守兵之伤亡人数,总计在万名以上。日军死伤官佐320余人,死亡士兵1500余人,负伤士兵5700余人。历时4天的滕县之役,为台儿庄战役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台儿庄保卫战

1、孙集团军台儿庄阵地战。滕县失守后,日军第10师团懒谷支队向临城、峰县前进,直逼台儿庄。3月18日,孙连仲第2集团军奉调自河南巩(县)洛(阳)迅开归德待命,归李宗仁指挥。该集团军第31师奉命向徐州集合,21日在车辐山集结完毕,配置于台儿庄。孙集团军指挥第30军、42军2个军3个师1个独立旅,总共2.4万人。

第5战区侦知日军的战略意图,即据以制订了台儿庄作战计划,其要旨是:

(1)命孙连仲第2集团军3个师开赴台儿庄沿运河布防,并固守台儿庄,将敌主力吸引胶着于台儿庄及其以北地区。

(2)命汤恩伯率52军及85军向峰县挺进,待敌主力被吸引到台儿庄附近时,即向峰县以南迂回,进出敌之腹背,协同台儿庄之友军将敌主力包围于台儿庄以北地区而歼灭之。部署既定,汤军团留第110师接替关麟征第52军在韩庄至台儿庄沿运河南岸布防,汤部主力则向东北移动,退入抱犊尚,控制枣庄、峰县以东山地。孙集团军则以第27师在台儿庄以西顿庄闸附近布防,独立第44旅于徐州以北贾汪、柳泉一线集中,第31师8000余人担任固守台儿庄城寨的任务。

23日上午,31师派出骑兵连自台儿庄北上诱敌,与自峰县向东南行进之日军在康庄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正面战场战事爆发。24日旧军2000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攻台儿庄,摧毁了北面城墙,从突破口冲入200人,被我军歼灭。25日旧军向台儿庄北的南洛进攻,31师主动出击,行至刘家湖附近,发现敌炮10余门正向台儿庄猛烈射击,三营营长高鸿立义愤填膺,赤臂挥刀,率领500名健儿冲向敌阵,誓夺敌炮。敌坦克20余辆,步兵千余人从正面扑来,敌我双方拼力搏杀。31师派增援部队赶来接应,掩护高营脱离了战场。经数小时血战,王郁彬团长、高鸿立营长均负伤,官兵牺牲半以上。

27日,台儿庄西北门被日军炮火击毁,突入300人。我守军将敌消灭大半,残敌退入城内东南碉楼及大庙内。上午9时,敌图再举,城内敌我双方展开了犬牙交错的拉锯战,战斗异常激烈。31师官兵连日牺牲280。余人。下午,敌坦克n辆由刘家湖直趋台儿庄城西北角,被我军战车防御炮击毁6辆,余即仓皇逃窜。同日,孙桐营第12军、曹福林第55军在鲁西方面与地方游击队配合,猛攻大汉口,日军不支,退守附近机场。曹部派敢死队百余人夜袭机场,击毁敌机5架,并破坏大坟口至充州间铁路线。敌援军被阻于泰安,无法南进。

28日,台儿庄城内我军向大庙及碉楼猛攻,敌我双方一墙一室争夺惨烈。入夜,城西北角被摧毁,日军敢死队从缺口处冲入城内,妄图夺取西门,截断31师师部同庄内联络的唯一通道。在紧急关头,27师派出57名敢死队,由连长王范堂带领,跑步进入台儿庄城西北角,在守城部队配合下,同敌军肉搏1个多小时,敌一部被歼,一部向北逃窜,战斗胜利结束,敢死队仅13人生还。

31日旧军约500人由台儿庄北门冲人城内,沿街与我军肉搏,敌军又从城东北及西北角同时进攻,城北门塌10余丈,我军各部建制已混乱,台儿庄保卫战面临严重时刻。4月1日旧军主力攻击城东部,另一部又大举进攻北站,30师吴明林团增援北站,击退了日军的进攻。3日,台儿庄城内之敌全线向我军总攻,占领了城东门地区,侵入城内百米,同时掷催泪瓦斯弹,我守军死伤十之七、八,全庄三分之二陷入敌手,几不能保。适汤军团派参谋来到,台儿庄守军告以当面敌情,请即派兵侧击敌背,以解台儿庄之危。

2、汤军团台儿庄侧背运动战。当日军第10师团懒谷支队南下进攻台儿庄时,汤恩伯军团已转移到了峰、枣东北山地,准备对敌发起攻击。3月24日夜,第52军25师在郭里集(枣庄东5公里)与日军第10师团10联队遭遇。我军将郭里集严密包围,实行火攻,敌人从中梦中惊醒,四散逃命,又遭我军伏击,几被全歼。25日凌晨,第85军攻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水塔及附近的3座碉楼,与敌对峙。

27日,汤恩伯命令第52军自傅山、青山南下,协同孙集团军夹击台儿庄之敌;85军扮峰枣之敌背,掩护52军。30日晨,52军在兰陵镇西南展开于官庄、兰屯一带,推进至甘露沟、腰里徐、柿树园之线,85军一个师展开于水湖、王庄、甘露寺一带,与52军同时向台儿庄之敌后总攻。

此时敌情已经发生变化。临沂日军第5师团于3月29日奉命派坂本支队救援第10师团懒谷支队。当夜,坂本支队步骑兵3000余人撤兵南下,31日开抵向城至邵家庄一带。

自临沂南下的坂本支队与懒谷支队对汤军团52军形成东西合围的态势。汤恩伯决定调整部署,令52军乘夜自腰里徐、柿树园与敌脱离,急向爱曲、南桥一带,变内线为外线。85军掩护52军向右旋回。

4月1日,汤军团各部向敌发起进攻,第75军及炮4团、炮7团赶来增援。经过两天激战,至3日,爱曲、兰陵间的扫荡战结束,肃清了向城、秋湖之敌。此役汤军团伤亡达2000人。4日,汤军团对台(儿庄)枣(庄)支线开始总攻,52军再克甘露寺、杨楼、陶墩之线,85军在大顾珊与敌浴血奋战,屡得屡失,89师529团团长罗芳圭阵亡,最终取得大顾珊争夺我的胜利。5日,汤军团52军向底阁、杨楼的日军进攻,当夜形成合围阵势。敌以坦克掩护突围,我军进猛烈火网封锁出口,经几度肉搏,将突围日军消灭,旋又在街市战中将敌寨攻破。此役歼敌千人以上。

3、台儿庄大捷。6日旧军懒谷支队自台儿庄撤退。晚8时,我军发起全线反击。汤军团负责外线包围,孙集团军负责正面清扫。

园上村的日军弹药库被我军重炮击中爆炸,火光四起,敌兵纷纷逃窜。深夜,台儿庄内之敌全部肃清。7日凌晨,我军冲出台儿庄向北追击,歼灭了刘家湖、三里庄的日军,残敌向峰县、枣庄退走。旋即展开追击,15日停止追击战。至此,台儿庄战役结束。台儿庄之战,歼敌万人左右我军伤亡近3万人。这是我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在八年抗战期间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提高了我国前线将士的士气,增强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台儿庄战役是紧接着京沪会战之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京沪会战的淞沪之战,我军也行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还是失败了。上海失守,首都沦陷,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但是,中国军队并没有被吓倒,一声号令,便从四面八方迅速云集徐海,保卫津浦,先阻敌军于池淮,再阻于临沂,三阻于滕县。序战之后,又在台儿庄弹丸之地同日军血战半月之久,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强大攻势,造成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之役,日军装备精良,火力远胜于我军。日本向以拥有世界第一流陆军自诩,而矶谷、板垣素称精锐师团。然而这两个师团却在台儿庄遭到了自1884年日本建立现代化陆军以来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这次胜利说明,只要我军有艰苦抗战的决心,不屈不挠,再接再厉,无论怎样精锐的敌军,我们都是可以打败它的。李宗仁回忆说:“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了一线曙光。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前线观战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也大批涌到。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墙颓壁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大快事。”

第二,鼓舞了民心,赢得了全国民众的热烈欢呼。徐州、长沙、郑州、开封、洛阳、西安等大城市,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祝捷大会和游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决定抓住鲁南胜利的大好时机,于4月7日至13日在武汉举行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扩大宣传周用文字、口头、歌咏、美术、电影、戏剧、游行各项宣传日,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台儿庄大捷的意义,提高了工农大众的抗战意识,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念。宣传周号召民众投军献金,全民动员保卫徐州,保卫河南,保卫武汉,并派出了各种慰劳团奔赴前线,鼓励和慰问抗敌将士。宣传周的活动,对于动员全国工农兵,将抗日救亡运动引向纵深发展,争取更大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台儿庄大捷震动了全世界。各国报纸不但用大号字在显著地位登载台儿庄会战胜利的消息,而且纷纷发表评论,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前途作了充分的肯定。美国华盛顿星报谓“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胜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华盛顿日报指出:“华军在台儿庄作战的胜利,较日军在华作战诸次的胜利尤为伟大,一般对日军作战不失败的信念现已动摇”。英国伦敦路透社9日电讯说:“英国军事当局对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败绩之讯确为事实”。中央社伦敦8日电讯也说:“英人心理渐形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中国”。

苏联《真理报》1938年4月10日载文说:“台儿庄之役及其他战线之胜利,说明中华民族已经紧密的团结起来了。”《红星报》则更相信“中国的力量足以肃清国土以内的日寇”。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和全国各个战场上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声望,赢得了苏联和英美等国政府和人民的敬佩,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有利条件。当鲁南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到国联时,法国外长庞莱在国联行政院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他说:“中国是值得各国的帮助,接受外国帮助而毫无愧色”。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史迪威上校于台儿庄大捷后来到了作战现场参观。李宗仁接见了他,向他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大笔贷款,让中国购买作战物资。史迪威于8月30日向美国财政部驻华代表洛辛.巴克陈述了李宗仁的观点。巴克在写给财政部长摩根索的报告中说:“史迪威上校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奉行更加积极的政策。我国以提供贷款和军事装备的形式帮助了中国,对我们本国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措施。”摩根索同意史迪威的意见,力促罗斯福总统向中国提供贷款。同年12月,美国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了2500万美元的对华贷款。

第四,对于屏障徐州,掩护武汉,迫使日军改变作战路线,起了重要作用。日军攻陷南京后,接着便夺取武汉。徐州位于津浦、陇海两线的交会处。,是武汉的屏障,日军欲取武汉,必先占领徐州。

台儿庄是鲁南重镇,位于徐州以北60公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武汉得失,于抗战前途关系甚大。台儿庄战役打了4个月,日军既未能打通津浦线,也没有占领徐州,妄图通过徐州沿陇海线取道郑州直下武汉的计划便无法实现。台儿庄的胜利,保住了徐州,这就使在武汉的最高统帅部有充分时间组织沿海工厂经武汉内迁大西南,完成武汉保卫战的作战部署。

日军侵华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为了实现这一方针,日军采取了由北而南的作战路线。我国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迫使日军将其作战略线从由北而南改为由东而西,是贯彻这一方针的重要一环。抗战初期的历次会战,都是为改变日军作战路线而进行的。台儿庄大捷为日军改变作战路线奠定了基础。

第五,以机动的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配合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取得成功。台儿庄外国的序战告一段落后,沿枣台支线南下的日军第10师团开始进犯台儿庄。孙集团军在正面进行阵地战,死守台儿庄。汤军团则先渡过运河,从台儿庄北上,绕过峰、枣,向抱犊尚山地迂回进攻郭里集、峰县与枣庄,然后由山地迂回到台儿庄东北侧袭敌之后路,再由腰里徐、柿树园迂回到洪山、兰陵腰击由沂河西岸向西增援之第5师团坂本支队,最后仍旧迂回到台儿庄东北侧袭敌之后路,20天在抱犊尚、台儿庄方圆百余里的地区内来回行军8次,始终保持自主的机动的态势,寻求敌人,进行侧背攻击。

同时,孙桐查、曹福林两军在津浦左翼游击,袭击大坟口,阻止敌军南运。孙集团军扼守台儿庄据点,顽强支持达半月之久,一度把冲入城内的敌军赶了出去,后来又迫使城内的敌人躲进了碉楼和大庙,紧接着同敌军展开巷战,创造了“室战壁战”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我军在城内的阵地仅剩下三分之一、台儿庄几不能保时,汤军团迅速赶来大败坂本、懒谷支队,解除了台儿庄之危,旋又会同孙集团军发起总攻击,造成了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更加相信攻势防御战方针的正确。他告诉端纳,他已决定以运动战取代阵地战,并说:“中国今后要选择自己的战场,使日本人在炮兵、坦克、飞机和重武器方面的优势丧失作用”。

第六,各部队间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及民众积极支援前线,是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在八年抗战期间发生了重要影响。台儿庄的参战部队有中央军、原西北军、原东北军、浙军、晋军、川军及桂军等等,其主力部队都是从各战区抽调来的。陆军副参谋总长白祟禧说:“各战区调至徐州参战之部队,奋勇杀敌,战斗精神极为旺盛”。平素各部队将领不和之事时有发生,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与第三军团长庞炳勋原有内战宿怨,但此次在临沂战役中,张氏捐弃前嫌,服从庞氏指挥,歼二人竟成莫逆,为抗战过程中一段佳话”。由于战事的紧急需要,各师旅往往要临时抽调部队增援兄弟部队,不同部队之间也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民众对抗战有极大的热情与勇气,无不以各种行动积极支援前线。

第七,李宗仁说:“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当间谍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运送炮弹、粮食的是民众。这些民众是赤诚的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任起救亡的责任来了。”

第七,1938年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两党里系出现了新局面。3月上旬,台儿庄大战前夕,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曾在汉口会见奉命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的白祟禧,建议第5战区在津浦线南段同张云逸部新四军配合,采取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在徐州以北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同时,周恩来派张爱萍为新四军的代表会见李宗仁,建议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同日军打一仗。这个建议即是指台儿庄之战而言的。

1938年2月5日,朱德、彭德怀以日军集主力由津浦线南北夹击徐州,电令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派出得力支队出平汉线以东向津浦线扰袭,第129师应即准备一个团或两上营的兵力,由宋任穷率领,东出沧(州)石(家庄)路以南邢台、德州间活动,声援徐州友军作战”。3月9日又致电聂荣臻、刘伯承等,令其将前所派出之东进部队,“向沧(县)德(州)积极动作,以配合津浦北段”的国民党军队作战。

在徐州地区,中央令苏豫皖特委在边区22个县开展了抗日活动,发动民众,建立各种民众团体1518个,成员36万,并协助李宗仁组织平津等地流亡学生,举办“抗敌青年训练班”,参加者达500。余人,造就了大批抗日青年骨干。“特委”并建立了一支名为“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队”的游击队,有500余人,活跃在敌后,破坏交通,袭击日军,配合了台儿庄正面战场、在台儿庄作战期间,国共两党精诚团结,互相配合,是这一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