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百科 >

湖北“六大”终评项目——京山屈家岭遗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5 11:15:45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原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山前丘陵地带。遗址总面积达2.84平方公里,是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九亩堰、大禾场、土地山和杨湾等遗址点为一体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环壕聚落,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属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绝对年代为5900—4300BP。青木垱河和青木河从屈家岭遗址点东、西两侧穿过,并在遗址点南端汇合。

勘探和解剖发掘显示,外壕主要分布在屈家岭遗址点北部和西部,西南部现为青木河故道和鱼塘,东段、东南段分别穿过钟家岭遗址点和冢子坝遗址点。内壕呈西北—东南向条带状从屈家岭遗址点中部穿过,东、西两端分别与青木垱河、青木河相接。遗址中心区域地理坐标为112°54ˊ57.6E,30°50ˊ45.9N,海拔47米。

1988年,屈家岭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底,屈家岭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继续入选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名单。2021年10月,屈家岭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屈家岭遗址分布与保护规划

一、以往考古工作和研究简述

屈家岭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4年冬,在配合石龙过江水库建设而进行的文物调查中发现该遗址。之后分别于1955年、1956至1957年进行过第一、二次发掘。1965年发掘报告《京山屈家岭》出版,正式提出“屈家岭文化”命名。

1989年进行过第三次发掘,发现一批早于屈家岭文化的遗存,发表简报《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

1998年和2007年进行复查和勘探,期间发表了《屈家岭遗址周围又新发现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址》(《江汉考古》1998年第2期)、《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群2007年调查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总第107期)。

2015年5月至今,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

目前已发表简报《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2015—2017年度发掘简报》(《考古》2019年第3期)、《屈家岭遗址殷家岭遗址点2018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9年第1期)、《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2018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21年第1期)、《屈家岭遗址土地山遗址点2020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21年第1期)、《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2016年发掘简报》(《考古》待刊)。

植物考古工作表明,屈家岭遗址自油子岭文化早期(5800BP左右)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稻作农业;最早接近5600BP、至迟不晚于5300BP,粟作农业也传播至此。从油子岭文化早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屈家岭遗址始终是以稻为主、粟为辅的农业经济结构。发表《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江汉考古》2019年第6期)、《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史前农业发展的植硅体证据》(《第四纪研究》2020年第2期,总第40卷)。

出土铜矿石研究方面,通过科技检测,判断其主要有孔雀石、假孔雀石和磷铜矿等,部分矿石表面和内部有很多黑色氧化铜,初步分析认为可能经过冶炼焙烧。发表《屈家岭遗址出土铜矿石标本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19年第3期)。

屈家岭遗址历年发掘位置

二、考古工作经过

2021年3月至11月,使用RTK在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布设5x5㎡规格探方23个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揭露一处高等级建筑区(清理工作尚未结束),主要包括室外活动广场、大型多间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更好地保护这些重要遗存,在发掘区搭建了保护大棚。

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2021年度遗迹平面图

2021年3月至4月,使用RTK在冢子坝遗址点布设探孔,对遗址点进行全面勘探和局部重点勘探,普探面积约50000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约20000平方米,基本掌握了遗存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状况。2021年5月至8月,使用RTK在遗址点中部岗地和西部坡地分别布设3x10㎡规格探沟1条、5x5㎡规格探方6个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在遗址点中部岗地揭露一批油子岭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早期灰坑、墙基槽和柱洞等遗迹;在遗址点西部坡地揭露并清理16座油子岭文化晚期土坑竖穴墓葬。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2021年度发掘位置航拍图

三、遗迹清理和器物出土情况

本年度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迹41个,其中土坑竖穴墓葬16座、瓮棺葬2座、灰坑19个、房址1座、灰沟3条。

屈家岭遗址2021年度遗迹清理情况

出土各质地文物共计100余件(套),陶器器类有鼎、簋、碗、罐、釜、杯、盖和纺轮等,计90余件(套);石器器类有斧、锛、钺和砺石等,计10余件。

屈家岭遗址2021年度器物出土情况

遗存年代历经油子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史前文化发展序列较为连续。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局部发掘情况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M1发掘情况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M4发掘情况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M11发掘情况

冢子坝遗址点墓葬区M12发掘情况

四、主要收获及认识

本年度的考古工作,主要收获及认识如下:

1、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的发掘,目前已揭露一处高等级建筑区(清理工作尚未结束),包括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广场、主体面积达180平方米的大型多间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批遗存的年代不晚于石家河文化早期。多年持续的工作表明,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应为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中心居住区,对于进一步探索遗址的功能区划及其历时性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冢子坝遗址点中部岗地的发掘,揭露了一批居址类遗存,主要包括大型灰坑、灰沟以及基槽和柱洞等,年代集中在油子岭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早期。

3、冢子坝遗址点西部坡地揭露了16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12座发现有随葬品,其中2座各随葬1件可能体现墓主身份和等级的石钺。这批墓葬共出土随葬器物共计80余件(套),器类组合为陶鼎和陶簋,器物组合及特征与屈家岭遗址点1989年度第三次考古发掘的13座土坑墓一致,年代为油子岭文化晚期。冢子坝遗址点的发掘表明,该遗址点的文化内涵以油子岭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早期为主,其并非专门的功能性聚落,而是一处分布于屈家岭遗址点外围的一般性聚落。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历经百年征程的湖北考古也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发现。值此契机,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江汉考古》编辑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承办的2021年度“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于今年1月启动。进入“六大”终评的项目将于近日陆续在极目新闻全媒体平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