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高适的生平简介100:从没落世家到封疆大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4 10:45:38    

——【·开篇·】——最近,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播,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四大边塞诗人之一高适的关注。影片中的高适,作为李白、杜甫等文学圈中的一员,刚毅而木讷,通过从军平乱、守护边疆,成为封疆大吏,形象大致符合历史上的高适。相对于诗人之路,高适的仕途更为显赫。

——【·家族兴衰·】——高适出身于渤海高氏家族,这是一个在十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活跃于北方政坛的世家。家族曾在前燕、后燕、北魏、东魂、北齐、附、唐等政权中有过高官,甚至牵连了东魏权臣高欢及北齐皇族。祖父高侃曾在唐朝对抗突厥、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唐初外姓大臣能够获得的最高级别爵位。然而,高适的父亲高崇文的仕途却止步于州长史,家境相对贫寒。高适之父去世早,而他本人也在家族中排行第35,继承的家产并不多。兄弟中,有文献记载的高崇德与高崇礼的官职也不高,其他兄弟更是无建树。高适在15岁时,父亲高崇文在韶州长史任上去世,使得他的家境更显艰难。

尽管家庭并不富裕,高适的家底在一定范围内仍足以支撑他在河南商丘一带的耕读生活,自给自足,维持一种介于富农与小地主水平的乡野生活。在20岁至28岁这八年间,他过上了相对平凡却艰辛朴素的生活。公元731年至734年间,高适北游燕赵,投靠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樟、幽州节度使张守挂,正式踏上仕途之路。虽然此次入幕并不顺利,但三年后,或许是得到一些清官的推荐,高适第二次踏足长安。然而,他并未通过朝廷考核,未能得官。

——【·坎坷仕途·】——紧接着的十多年里,高适在齐鲁准泗一带活动,经济基础很可能来自他在梁宋置办的田产。李白与高适的交往主要发生在高适郁郁不得志的前半生。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呈现的高适形象,衣着平凡,艰苦朴素,正是这段时期的真实写照。

真正的逆袭发生在高适46岁的时候,时任睢阳太守的张九皋,即开元名相张九龄的亲兄弟,看中了高适的才华,将其举荐给朝廷。张九皋与高适有着直接亲属关系,这或许是促成了他们关系拉近的原因。高适因此获官封丘具尉,三年后,他负责送往范阳节度使治下的清夷军,成为他第二次北上燕赵。任期结束后,高适三次客游长安,通过逐渐积累的诗名,与哥舒翰建立了联系,最终进入了哥舒翰幕府,担任河西节度使学书记。然而,影片《长安三万里》对此有所演绎,展现了与史实略有不同的情节。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改变了高适的命运。755年,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洛阳,直指长安。哥舒翰半瘫在床,高适被迫拼杀而出,但未通过朝廷考核,未能获得一官半职。然而,随着安禄山的逼近,朝廷下诏征求“堪任将帅牧宰者”,哥舒翰或者周围的“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很可能推荐了高适。由此,高适的第二次长安之行成为现实。

——【·巅峰与谷底·】——然而,高适似乎并未通过朝廷考核,未能获得官职。十多年间,高适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齐鲁准泗一带,经济基础很可能来自他在梁宋置办的田产。李白与高适的交往主要发生在高适郁郁不得志的前半生。

真正的逆袭发生在高适46岁的时候,时任睢阳太守的张九皋,即开元名相张九龄的亲兄弟,看中了高适的才华,将其举荐给朝廷。张九皋与高适有着直接亲属关系,这或许是促成了他们关系拉近的原因。高适因此获官封丘具尉,三年后,他负责送往范阳节度使治下的清夷军,成为他第二次北上燕赵。然而,影片《长安三万里》对此有所演绎,展现了与史实略有不同的情节。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改变了高适的命运。755年,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洛阳,直指长安。哥舒翰半瘫在床,高适被迫拼杀而出,但未通过朝廷考核,未能获得一官半职。然而,随着安禄山的逼近,朝廷下诏征求“堪任将帅牧宰者”,哥舒翰或者周围的“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很可能推荐了高适。由此,高适的第二次长安之行成为现实。

——【·巅峰与谷底·】——然而,高适似乎并未通过朝廷考核,未能获得官职。在他的仕途中,虽曾多次陷入低谷,但最终通过坚持努力,逆袭成为剑南节度使,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辖下地区被吐蕃攻陷,他不得不让位于严武。

高适回京后,因直言劝谏而被贬官,先后担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参与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的叛乱。最终,他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然而这一时期并不长久,由于辖下地区被吐蕃攻陷,他被严武取代。高适回京后,因其军功与高龄被迁为刑部侍郎,并在短暂的任职后去世。

——【·沉默的高适·】——高适一生从世家子弟到边塞诗人,再到被安史之乱改变命运的封疆大将,其一生如同大唐盛衰的一面镜子。他的经历既反映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也揭示了盛世背后的危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唐时期的辉煌,也看到了随着盛世的崩塌而迅速改变的命运。高适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成为时代变迁中的一位独特的人物。

在高适的政治生涯中,他多次陷入低谷,但最终通过坚持努力,他逆袭成为剑南节度使,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的沉默也在一些关键时刻显现,尤其是在救李白的问题上,他选择了保持沉默。这或许是因为他对政坛的深刻认知,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心力交瘁,难以顾及其他。高适的一生,是一段扑朔迷离、曲折跌宕的历程,成为大唐盛世和衰亡的见证者。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