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宋代的四大书法家,
“苏黄米蔡”,排名第一的就是苏东坡。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领域,
皆有突出成就。
林语堂说:“苏东坡永远充满活力,
他性格比较像萨克雷,
在政坛和诗词上的盛名则像雨果,
同时又具有约翰生博士那份动人的本质。”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
他在《山谷集》里说,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覆盆子帖
苏轼作书法,
不去刻意的追求笔法书法的法度,
而是任凭毛笔随意挥洒,
是“浩然听笔之从之”的一种创作状态,
这就是苏轼一直主张的无法之法的状态。
在这种无意的状态之下,
苏轼能够不受外物的影响,
自由的创作,达到忘我的状态,
才能够创作出生动的书法作品。
致季常尺牍
苏轼说:“书法贵在笔意,
若拘于法者,正唐经生所传者尔,
其于古人极地不复到也。
观前人于书自有得于天然者,
下手便有笔意。”
他的代表作有: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寒食诗》、《醉翁亭记》等。
归安丘园帖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均为苏轼撰并书,用白麻纸七纸接装,
纸精墨佳,气色如新,
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
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
结字极紧,意态闲雅,
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
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见。”
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
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
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建议横屏滑动观看:▼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写于一卷,书写时间在绍圣元年(1094年)农历闰四月,全卷高28厘米,长300厘米,“两赋”加上后记共77行686字,是苏轼传世的行书杰作之一。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这幅作品乾隆时入清内府,
在此之前,流传有绪,
钤诸家鉴藏印记数十方。
溥仪出宫时将此卷携出,藏于长春伪宫。
1945年伪满洲国覆亡,此件国宝下落不明。
吉林省博物馆为此寻访了三十多年。
终于在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找到了它,
珍宝从而重现人间。
苏轼《洞庭春色赋》局部
还有就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
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
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
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
“天下第三行书 ”。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苏轼在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
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
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邂逅帖
苏轼是北宋的一代文宗。
诗词书画都留名后世。
中国文化史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显赫人物。
他的书法从“二王”,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讲自己书法时说过: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
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获见帖
苏轼,一位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代表人物,
他的理论作品涉猎绘画、
诗词与书法各个领域。
在这些作品中,
苏轼将自己的尚意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尚意思想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发展,
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