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李存勖简介生平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精彩人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8 14:31:01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本姓朱邪,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

同光四年(926年),于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安葬于雍陵。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生平简介

家世背景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他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而且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早年经历

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治今陕西西安),谋废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李克用因而释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遣军攻打沧州(本属横海镇,时为幽州镇治下),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李克用遂遣军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他改元开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是年五月,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夹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却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袭任晋王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他们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怂恿叔父李克宁发动叛乱,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国内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达潞州北面的黄碾(在今山西长治)。梁军本以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出军,对此毫无防备,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趁着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军,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于是年十二月进至距离柏乡五里处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激怒梁将王景仁,将梁军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地带。他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在梁军疲惫时率骑兵突击,大破梁军,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归。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兼并河北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取河北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首要目标便是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

他采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却以为六镇是畏惧幽州兵威,更是骄狂。他得知尚父无权祭天、改元,不顾幕府诸将反对,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治今河北省景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朱温羞愤发病,返回洛阳,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朱友珪,夺取帝位,史称梁末帝。而晋军则连夺幽州镇统辖的顺州(治今北京顺义)、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卢龙)、营州(治今辽宁朝阳)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亲征燕国,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一直被刘守光囚禁)、刘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镇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处死刘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当时,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尚书令之职。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并处死变兵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兵变士卒,稳定乱局。他收魏博牙兵为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是年七月,李存勖进兵莘县,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诱刘鄩出战。刘鄩果然中计,欲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在元城一战中全军溃败,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县)。此后,李存勖又遣军接连攻取卫州(治今河南卫辉)、洺州(治今永年东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天祐十四年(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亲率五十万大军,入寇幽州。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幽州,同时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七万步骑,北上救援。是年八月,李嗣源率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大败契丹军,解除幽州之围。此战,晋军俘斩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

夹河对峙

契丹败退,北疆暂保无忧。李存勖开始调兵南下,推锋至黄河岸边,与梁军夹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刘城(魏州通向郓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北),俘获守将安彦之,并攻掠至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一带。当时,朱友贞正在洛阳进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组织复夺杨刘城。但谢彦章数次用兵,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内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北),与梁军展开血战。晋军大败,周德威战死。李存勖被迫据土山自保。当时,围山梁军多是步卒,立足未稳。李存勖采用阎宝、李建及的建议,以骑兵突击,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此战,晋军虽乘胜夺取濮阳,但也因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审进据德胜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丰西南),并夹河修筑南北两城。梁将贺瑰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在黄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了梁军船阵。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梁军。后来,梁将王瓒从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当时,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建国称帝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形势,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不久,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八月,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张文礼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

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亲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而梁军则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是年九月,镇州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符存审攻破。张处瑾及党羽张处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处死,张文礼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国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当时,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

攻灭后梁

后唐建立的同时,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五月,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他打算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而李存勖则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需器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他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

六月,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还用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了联系。七月,王彦章复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帅。

八月,朱友贞部署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治今河南滑县)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但同时也将梁军主力阻隔在决河以北。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而李嗣源则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先攻占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李嗣源则坚持趁虚袭汴的战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军倍道兼程,向汴州进发。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后梁正式灭亡。

灭亡前蜀

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据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国主称皇帝,与后梁分庭抗礼。后主王衍在位时,奢侈淫靡,大兴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纵容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致使朝政败坏,贪腐成风。他还在国内四处巡游,强制沿途州县供应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灭梁,威震天下,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趁机刺探蜀中虚实,他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称蜀国已有亡国之象,更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当时,前蜀为了防御后唐,在两国边界驻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彦稠入川,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为真,派翰林学士欧阳彬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时还撤除了边界守备。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有副手郭崇韬决断。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36]而与此同时,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

是年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到成都,商谈投降事宜。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军事防备。不久,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灭亡。南方诸国皆惊惧不已。

英年早逝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 是月,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

如何客观的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

在五代时期的皇帝之中,李存勖的战功是最高的。李存勖是一个孝子,一员勇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杰出的军事家,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夺取天下后就与从前判若两人,从此弊端百出。他一无治国之才,二无用人之法,全然没有了往日英勇之气。

对待文臣武将,李存勖昏庸骄横,无法团结众人之心。对于灭后梁的功劳,李存勖曾经归于自己一人,说天下是他用十指取得的,抹杀了众将的战功。对于战功赫赫的李嗣源他也妄加猜忌,忠良之将郭崇韬被刘皇后害死时,他听之任之。

李存勖以勇武多谋而征战河北东西,平定中原南北,建后唐灭后梁。但是,胜利迅速,骄纵奢侈以致亡身也很迅速。一朝取胜便忘了昔日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活,以为该享乐了,该安逸了。宠信伶人宦官当政败国,奢侈荒淫致使将士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三年河东变河西的故事是值得我们现在引以为戒的典型。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准则,守国守家再展宏图更是一大法宝。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名言名文有哪些?

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赏析:世间万物,都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这和《易经》主张的“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是一个道理。假使恶到了令人发指的极点,灭亡则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旦量变达到度的极限地:也就是事物发生转变的重要时刻。

人而无礼,罪莫大焉。——《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赏析:中国一向是个讲礼的国度,礼教虽然对人心起到了制约和束缚的作用,但却是根据人们的意志制定的行为规范。为使人心不至于浮动,制定亲近、疏远的差异及上下的名分,让狂傲的人不至于太张狂,让快乐的人不能超过限度,使人们一丝一毫都不能超过礼,它确立了人的社会位置,使社会秩序化、和谐化。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诗词作品

1、《如梦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豹死留皮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释义: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间。比喻人死后留下好名声。

赏析:五代时期,梁朝名将“王铁枪”王彦章跟随梁太祖朱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重用。梁末帝朱贞继位后,唐军进攻梁国。王彦章受命御敌,但因寡不敌众被俘。唐庄宗劝王彦章归降。王彦章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宁死不降。不久就被杀害。

2、“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旧坟多。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熟悉秦腔的人大概都知道著名剧目《苟家滩》中的这段唱腔,这段唱腔,唱的正是王彦章。

秦腔的悲壮苍凉中隐藏着莫名的慷慨激昂和热血沸腾,与王彦章的悲情形象有着相当的共鸣。战血染疆场,风吹映天赤,虽然是英雄末路,但决不向命运屈服,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但留人间正气歌——这就是王彦章这位末路英雄的最终结局。

3、锦囊还矢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释义:谓报仇复国,凯旋告捷。

赏析: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其父李克临终时交给他三矢,嘱咐他不要忘记梁、燕、契丹之仇未报。存勖将三矢藏于太庙,以后用兵,将矢请出,盛于锦囊,负而前驱。

后以用“锦囊三矢”为报仇复国的典故。

三支复仇之箭,成为庄宗奋发的不竭动力。而一旦大仇得报,他便沉溺声色,终死于伶官之手。可见,精神的支撑、人生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可缺失。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孝昌”县更名为“孝感”县

公元924年,即后唐同光二年的元宵灯会观灯之前,李存勖与皇祖母共进晚膳。膳后,皇祖母指着碗中说:“这米粒细长透明,松而未散,粘而不结,米饭香软可口,太好吃了,你是从哪儿弄来的”?李存勖有意不答,却令随从端来一盘形似切糕的副食,指道:“请祖母再品尝这个吧”!皇祖母从盘中拈出一块,仔细瞅了瞅说:“这不是芝麻、面粉、白糖、花生仁、瓜子仁拌做的吗?怎么切工这么精细啊”!放入口中一嚼,连说:“好吃,好吃,色、香、甜、薄、脆、酥俱全,这么好吃的糕点,是哪儿来的呀”?

李存勖不慌不忙地答道:“这米饭,这糕点,是特意孝敬皇祖母您的。这米,叫太子米,听说是唐高祖李渊之子南巡途经牛迹山(现孝昌县邹岗镇内),吃过后给取的名。这糕叫麻糖,是人间少有的佳品,‘形同玉梳薄如璧,色如银霜甜似蜜’,产自一个叫八埠口的地方。这两样是孙儿从一个叫‘孝昌’县的地方弄来的”。

李存勖一边说,一边察颜观色,本想得到皇祖母的夸奖,不想皇祖母却阴沉着脸,问道:“什么?你说那县名叫孝昌县?孝昌、李国昌,那不与你祖父同名么?岂有此理?!养儿不记祖,不如养猪狗!这孝昌的县名,一定得改改!现在就改!马上就改!!不过,这两样东西好吃,以后每年得给我送点来(太子米、麻糖自此成了宫廷贡品)!

李存勖一脸尴尬地退出后宫,也无心去赏元宵灯会,连夜召集大臣金殿议事。别说是一年难得的元宵佳节之夜,就是平时,也少有晚上入朝的时候。大臣们心不知底,一个个提心吊胆。当得知今夜是皇上遵祖母懿旨,为避皇祖李国昌的名讳,专议更改“孝昌”县名之事,方才放下心来。

怎么改?朝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个孝字不能改!大孝为忠君,中孝为事国,小孝为敬亲,人岂能无孝”!?有的进一步陈述:“孝为百善之首。所有的善举,都来自其人无私之孝,凡有孝德之人,出仕能为贤臣好官,持家能为孝子慈父,交友能磊落光明,临危能舍生亡死……。总之,孝能立身、传家、治国、安邦。这个孝字不能改!”众议纷纷好久,可名还是没有议出来。最后史官讲了一个“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后,说:“我看就改名孝感吧,取‘孝感动天’之意”。李存勖终于露出了笑脸:“这样改好,既未犯皇祖之讳,又不致董永行孝的典故在县名上埋没”。

从此,“孝昌”改为“孝感”此县名沿袭至今一千多年了。

后唐庄宗的父亲是谁?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大顺二年(891年),唐廷恢复李克用官爵,并封晋王。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今山西省代县。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母亲是谁?

贞简皇后曹氏(?-925),后唐太祖李克用的次妃,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母亲。同光三年冬十月崩,谥号贞简皇后。戏曲《珠帘寨》称之为曹玉娥。

人物生平:(节选自《新五代史》唐家人传第二)太祖次妃曹氏,太原人也。曹氏封晋国夫人,后生子,是谓庄宗,太祖奇之,曹氏由是专宠。太祖性暴,怒多杀人,左右无敢言者,惟曹氏从容谏譬,往往见听。及庄宗立,事曹氏尤谨,其救赵破燕取魏博,与梁战河上十余岁,岁尝驰省其母至三四,人皆称其孝。

庄宗即位之后,册尊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庄宗灭梁入汴,使人迎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七月,太后薨,谥曰贞简,葬于坤陵。而太妃无谥,葬魏县。太妃与太后甚相爱,其送太后于洛也,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妻子都有哪些人?

1、韩淑妃(?-947年以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妃子。

人物生平:韩氏是后唐庄宗少年时的结发妻子,太原人,李存勗当晋王时,她封为卫国夫人,庄宗深礼其家。李存勗纳伊氏、刘玉娘为妾,分别封燕国夫人、魏国夫人,与韩氏相差无几。因刘玉娘尤其情投意合且生了长子,遂打算改刘玉娘为正室。韩氏与刘玉娘争宠,以门第夸尚,刘玉娘自耻出身贫寒,将生父刘山人驱逐。

李存勖即位,立刘玉娘为皇后。韩氏很不高兴,李存勖便在同光二年(924年)封她为淑妃,举行盛大的册封礼,以示安抚。李存勗死,后唐明宗即位,赐死皇后刘玉娘,遣散后唐庄宗其他所有妃嫔,只留下韩淑妃、伊德妃两人,以先帝遗妃供养宫中。后移居太原。后唐灭亡时,两妃被契丹军虏往辽国,后晋灭亡之时还健在,似已被辽主收纳或被赐予辽臣为妻。

2、神闵敬皇后(?―926年),刘氏,魏州成安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公元924年,李存勖册封刘氏为皇后。   

刘氏专权后宫,喜好敛财,派人为商,在街市叫卖,柴草果品,都说是中宫卖的。四方官员贡献,必分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氏,宫中贿赂货物堆积如山。刘氏又笃信佛教。时遭洪水,百姓-,将士饿得昏倒死亡,而李存勖和刘氏却每天打猎巡游为乐。   

公元926年郭从谦反叛,李存勖中箭伤重而死,刘氏欲在太原建寺为尼,在途上与李存渥通奸。李嗣源即位,派人赐死刘氏。刘氏死后谥号为神闵敬皇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儿子有哪些人?

1、李继岌(?~926年),小名和哥,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五代时期后唐宗室大臣,后唐庄宗李存勖长子。后唐庄宗即位,拜北都留守、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兴圣宫使。同光三年,晋封魏王,带兵灭亡前蜀,纳降王衍,诛杀郭崇韬。班师途中,听闻后唐庄宗去世,自缢而死,安葬于华州西南。

2、李继潼,庄宗李存勖次子。同光三年,诏以皇子继嵩、继潼、继蟾、继峣皆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

人物生平盖其皆幼,故不封。当庄宗遇弑时,太祖子孙在者十有一人,明宗入立,其四人见杀,其余皆不知所终,太祖之后遂绝。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继承者是谁?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字邈佶烈,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称帝之后,更名李亶。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攻打后梁,征战河北,辅佐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屡立战功,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受到猜忌。

同光四年(926年),奉命镇压邺都兵变,率军攻回洛阳。后唐庄宗遇害后,自称监国,即位为帝,年号天成。在位期间,杀贪官,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

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割据两川;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乱政;次子李从荣骄纵不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

长兴四年(933年),病逝于宫中,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安葬于徽陵。

扩展资料:五代十国之后唐的介绍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89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并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5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包括幽云十六州,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