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一) 生平历史:
颜真卿(西元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因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颜鲁公不仅使平原岿然不动,还联络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并被推为盟主,在他的带领下,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叛乱,颜真卿被德宗派去汝州招抚,他自知此次劝谕凶多吉少,在寺院下榻处亲自作了遗表、墓志和祭文留存,最终被叛军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
颜真卿画像
二) 墓葬争说:
颜真卿死后葬在哪里,新旧《唐书》本传都没有说明。颜真卿在蔡州被缢杀后,在当地草草掩埋。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败亡。颜真卿死前写的遗表送到了朝廷,德宗对他的忠烈行为极为感动和赞扬,并给以追封和加谥,但他的遗体被运送到哪里去了呢?文字记载归葬于颜氏祖茔,但却没有碑文佐证。
1992年,刘志清先生陪全国书法状元瓦翁先生到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汤泉村参观时,(当地有“颜鲁公坟”),在荒草中发现了两通石碑。正是这两通碑,佐证了颜真卿的埋葬之谜。这两通碑有一明碑,该碑高1.75米,宽0.60米,厚0.15米。该碑为当时的偃师县令吕纯如所立,撰写有“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记”。
有一清碑,该碑高1.45米,宽0.6米,厚0.17米。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张松孙和县令汤毓倬所立。正面正中刻“福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
1996年,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政府对颜真卿墓进行了整修,并建立了颜真卿纪念馆。国务委员陈俊生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著名作家吉学沛题写了“一代宗师”的条幅。
该纪念馆现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汤泉村。
关于颜鲁公之墓地,争说有很多,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争执,但作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艺术家,能长眠于这依邙山,瞰洛水这风景秀美之地,也可以安息了吧!
纪念馆
三)书法造诣:
颜真卿(颜体)与欧阳询(欧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并称古代楷书四大家。是颜体字创始者,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与柳公权并列为“颜柳“体,颜筋柳骨亦是书法习作的楷模。
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汲取初唐书风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写意,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慨凛然,逐渐形成自成一派的颜体。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体汲取许多经验。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画赞碑》,《宋广平碑》,《八关斋报德记》,《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元结碑》,等等,我们能从这些碑文中感受颜体的清远雄浑、端庄遒劲。尤其是《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集大成后的得意作品。
墨迹有《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亦是传世之佳作。
多宝塔碑局部
后记:
1)、明朝万历年间,偃师知县吕纯如踏勘中州历史故迹,发现了颜真卿墓,并对其进行了重修。吕纯如还撰写了《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刻石立碑于墓前。碑文共951字,文中记述了重修颜鲁公(颜真卿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墓的缘由。
2)、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偃师知县汤毓倬对颜真卿墓再次整修,当时的河南知府张松孙题写了墓碑。
如今,这两通碑都在,被一东一西立在颜真卿墓前。东边的明墓碑上书"唐太史颜鲁公真卿墓碑记",落款为"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偃师县事吴江吕纯如撰并立",西边的清墓碑为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南知府张松孙题写,偃师知县汤毓倬立,上书"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
重点文物碑
伫立墓前,思绪万千,对于大家说颜真卿其实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死后葬于何处竟不可寻,如果不是当时的县令访寻故迹,只是普通一座荒冢孤坟而已,但他一生的成就与贡献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所以看到这样名家之墓被当地政府重视、修葺、建立纪念馆,作为重点文物保护,感到还是很欣慰的,对此大家有何感想呢?
颜真卿家庙碑局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