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赶黄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chinensePursh的全草,别称扯根菜、山黄鳝、水杨柳、水泽兰、水滓蓝。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赶黄草全草
历史渊源
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卷二扯根菜。赶黄草无毒,在古代饥荒发生时用来充饥;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她为"神仙草"。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中药大辞典》和《四川中药志》也有记载。
《救荒本草》最早记载其“味甘”,《贵州民间药物》在其基础上补充“味甘,性微温,无毒”,《中药大辞典》(1975年版)进一步强调“甘,温”,而《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却另有表述:“苦、微辛,平”,《湖南药物志》在其基础上将“平性”改为“寒性”,明确为“微苦,寒”,《中华本草》综合为“味苦、微辛,性寒”。
救荒本草
生物形态
赶黄草属于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
赶黄草生物形态
赶黄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类黄酮、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苯乙酮类、鞣质类、三萜类、有机酸类、酯类和挥发油等。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恢复肝脏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