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河北省赤城县历史地图沿革及行政区划

27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3 07:09:12    

赤城县是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接承德市,南界北京市,西邻张家口市,北靠坝上草原,与丰宁县、怀柔区、延庆县、怀来县、宣化县、崇礼县、沽源县接壤,总面积5273平方公里,居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2019年底2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代表河北省迎接国考并取得“好”的成绩,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2021年获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突出特点是“首都水源地、山水林泉城”。赤城一是千年古县、京北边城。赤城二是首都重要水源地。赤城三是地质文化和矿产资源富集区。赤城四是北京北的“三园”。

历史沿革

现代的赤城县由赤城县和龙关县合并而来。

赤城,元代置驿站,明代置堡、置道,清代置县,元代前无正式建置。

龙关,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前称龙门,唐代起置县、置卫、置镇,唐代前无正式建置。

上古时代

据《畿辅通志》记载,古赤城为“炎帝榆罔氏诸侯蚩尤所都也”。《广舆记》载。“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后移平地”。《龙关县志》(民国二十一年增补本)载。“龙关,古缙云氏地,处山后极边”,“考吾龙关,自黄帝征苗族,建都涿鹿,命缙云氏来守斯士”。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赤城、龙门地属冀州。

商赤城、龙门地属冀州。

周赤城地属幽州。龙门地属冀州。

春秋战国周赧王时,燕国破东方各族。周赧王三十二年(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燕国置上谷、渔阳等五郡,其中上谷郡治在今怀来县大古城遗址。是时,赤城、龙门地属燕国上谷郡。

秦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置上谷郡,治所在沮阳县(今怀来大古城遗址)。是时,赤城、龙门地属上谷郡沮阳县。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沮阳县分置沮阳、泉上(今怀来杏林堡一带)、且居(今新保安一带)三县。赤城、龙门属幽州上谷郡且居县。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上谷郡分置上谷郡和涿郡(治所蓟县)。赤城、龙门属上谷郡。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分为13个州(也称十三刺史部),赤城、龙门属幽州部上谷郡。同年,置女祁县(治今雕鹗城附近),驻东部都尉(郡一级军事长官)。赤城、龙门属幽州部上谷郡女祁县。赤城属女祁县北境。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女祁县改祁县。赤城、龙门属幽州部上谷郡祁县。

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撤并郡县400余处。撤祁县,并入下洛县。赤城、龙门地属幽州部上谷郡下洛县。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幽州并人冀州,赤城、龙门属冀州部上谷郡下洛县。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幽州从冀州部析出改部。赤城、龙门属幽州部上谷郡下洛县。

晋及十六国晋武帝分郡地,于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广宁郡,领县三:下洛、潘、涿鹿(后二者为保安州地)。是时,赤城、龙门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赤城为下洛县北境。

自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起,赤城、龙门属地几经变更。先为石氏所占,又转归鲜卑族段匹弹,公元319年为后赵,继属前燕、前秦、后燕诸国。

南北朝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公元396年),北魏攻燕,上谷、广宁二郡归魏。

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赤城、龙门属燕州广宁郡下洛县。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合上谷郡和广宁郡为东燕州,改下洛县为文德县。赤城、龙门属之。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为防止柔然族南下侵扰,在今独石口镇半壁店村和云州乡旧站村之间置御夷镇,辖今赤城县北部和沽源县。是时,赤城、龙门、御夷镇均属东燕州广宁郡。

北齐文宣帝天宝九年(公元558年),改东燕州为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赤城、龙门属北燕州永丰郡怀戎县(治今涿鹿保岱)。

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长宁、永丰二郡,设涿郡。

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北燕州,改为涿郡。赤城、龙门属涿郡怀戎县。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讨平高开道,复置北燕州。赤城、龙门属北燕州怀戎县。

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对州县的巡察机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州为妫州,治所在怀戎县城。赤城、龙门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妫州改为妫川郡,赤城、龙门属妫川郡怀戎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恢复妫州,治怀戎县城(时怀戎县治所由涿鹿保岱迁怀来旧城),领永兴(涿鹿一带)、矾山(矾山一带)、妫川(延庆一带)、怀戎(怀来一带)四县。赤城、龙门属妫州怀戎县。

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始置龙门县(治今龙关城),隶河北道妫州,赤城属龙门县。

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置新州和武州。时,龙门县属新州。赤城与龙门接壤,未置县,为龙门县北境。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龙门县属后梁之燕国。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置威塞军,治新州(今涿鹿县),领新、妫、儒、武4州。龙门县属妫州。赤城属龙门县。

辽太宗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改威塞军为奉圣州。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建后晋,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龙门县(含赤城)在其中,属辽(契丹)西京道奉圣州。

辽、金辽沿唐制,实行道、州、县三级制。辽景宗保宁元年(公元969年),置望云县,治所在今云州城。龙门、望云二县隶西京道奉圣州。赤城属望云县。金在全国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金初,西京道改西京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升奉圣州为德兴府,龙门、望云二县隶西京路德兴府。赤城属望云县。

蒙古一元蒙古太祖七年(公元1212年),攻陷宣德府,改为宣宁州,置山东路总管府。龙门、望云二县属之。赤城属望云县。

蒙古世祖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升宣宁州为宣德府,隶中书省上都路;升望云县为云州(州、县治所同在云州城),云州、龙门县隶宣德府。赤城属云州望云县。

蒙古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保留云州,废望云县,并龙门县入宣德县,为龙门镇。赤城始设驿站,属上都路云州。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改宣德府为顺宁府,隶上都路。龙门镇属顺宁府宣德县。赤城属顺宁府云州。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降德兴府复为奉圣州,隶顺宁府。赤城站属顺宁府云州。龙门镇属顺宁府宣德县。

公元1271年,蒙古世祖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十一月,升宣德县的龙门镇为望云县,治所龙门镇,隶云州。赤城驿站为大都至上都间重要驿站,属上都路云州。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攻取云州,诸县皆附,隶北平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废云州,废望云县,改赤城站为云门驿。

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废都司,以关北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

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在今宣化置京师万全都司,废宣德府。同年,废云门驿,置赤城堡、云州堡、独石堡,隶万全都司。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在废望云县地(今龙关城)置龙门卫,开平卫由内蒙古多伦附近移治独石口堡,在李家庄(今龙门所)置守御千户所,皆隶万全都司。

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云州堡置新军千户所。

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龙门卫为宣府镇下北路,开平卫为北路。

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今赤城白河川地和原龙门卫的雕鹗、长安岭二堡为宣府镇北路。神宗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宣府镇北路分为上北路、下北路和中路,今赤城以北地属上北路,赤城以南地属下北路,龙门卫属中路。

思帝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上北路、下北路和中路均属宣府镇赤城道,时龙门卫为下北路。

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裁赤城道,并怀隆道兼理。

圣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裁怀隆道,设分巡口北道(驻节宣府镇城内),赤城堡、龙门卫、开平卫属口北道。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裁万全都司,改宣府镇为宣化府,属直隶省。同年,赤城堡始置赤城县,龙门卫改龙门县。开平卫并入赤城县。是时,赤城、龙门二县属直隶省宣化府。

世宗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于开平卫置独石口理事同知厅,属直隶省口北道。赤城、龙门二县属独石口理事同知厅。德宗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独石口理事同知厅改为独石口抚民同知厅。

中华民国前期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赤城、龙门二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独石口厅为独石县,治所独石口堡,属直隶省宣化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龙门县与广东省龙门县重名,前者置县在后,经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将龙门县改为龙关县。赤城、龙关二县属直隶省口北道。(注:

1914年1月30日,中华民国内务总长宋启钤向总统府提交一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并附有《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方案得到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批准“批具呈已悉,应如所拟办理”。)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独石县改称沽源县,治所独石口城,隶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七年(公元1918),沽源县政府驻地迁小河子,其北栅子口以南地区划属赤城县。今赤城黑河川属沽源县。赤城、龙关二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察哈尔特别区为察哈尔省。赤城、龙关二县隶察哈尔省。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赤城、龙关县城。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5月,在赤城、龙关二县交界地建立龙赤抗日民主联合县(简称联合县);6月,在龙关、延庆、怀来三县交界地建立了龙延怀联合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3月,在龙关、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地建立龙崇赤联合县。三个联合县均隶晋察冀边区冀热察区第十四(平北)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2月,平北地区划归北岳区,龙赤、龙延怀、龙崇赤联合县改隶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十二(平北)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平北地区东部划归冀东地委领导,西部成立平北地分委,受平西地委领导。是时,龙赤、龙延怀、龙崇赤联合县隶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六(平西)专署平北办事处。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2月,在龙关、崇礼、宣化三县交界地建立龙崇宣联合县;9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建立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四个区党委,平北地分委属冀察区党委;10月,撤销龙崇赤联合县,在赤城大部分辖区及沽源部分辖区建立赤源联合县。是时,龙赤、龙延怀、龙崇宣、赤源联合县隶晋察冀边区冀察区第十二(平北)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月,恢复平北地委,撤销龙赤、龙延怀、龙崇宣联合县,恢复赤城、龙关县建制,隶属关系不变。7月,冀察区党委决定,赤源联合县之赤城辖区大部划归赤城县。解放战争时期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0月,赤城、龙关二县首次解放。11月,察哈尔省建置,赤城、龙关二县隶察哈尔省察东(十二)专区。民国三十五(公元1946年)4月,晋察冀边区决定,察哈尔省管辖范围为四、五、六、七专区。赤城、龙关二县属察哈尔省第五专区。10月,中共中央建立冀热察区党委,辖察东、平北(延庆南山)、察北、热西四个地委,其中冀热察区委和察东、察北、热西地委机关均驻赤城境内。赤城、龙关二县属冀热察区察东专区。12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城、龙关县城。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6月,察东地委决定撤销赤城县,以县城为界,设赤南县、赤北县。11月,原龙崇宣联合县与怀来县合并,成立龙宣怀联合县,龙关、崇礼二县合并,成立新的龙崇宣联合县。12月,赤南、赤北县合并为赤城县。是时,赤城县、龙宣怀、龙崇宣联合县仍属冀热察区察东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9月,赤城、龙关全境解放,撤销龙崇宣联合县,恢复龙关县建制。11月,原热河省大阁县管辖的黑河川地区划归赤城县,东卯区划归四海县。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冀热察区与北岳区合并,建察哈尔省。赤城、龙关二县属察哈尔省冀察专区;3月,改属南口专区;7月,改属察南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赤城、龙关二县仍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撤销,原察南、察北专区合并,建立张家口专区。赤城、龙关二县属河北省张家口专区。

1958年9月,赤城县撤销,辖区划归龙关县,县政府驻地龙关镇,对上隶属关系不变。

1959年5月13日,撤销张家口专区建制,将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张家口市。龙关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

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龙关县更名为赤城县;5月21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赤城县驻地由龙关城关迁往赤城城关;6月16日,龙关县正式更名为赤城县,驻地迁至赤城镇。赤城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

1961年5月23日,恢复张家口专区建制,以原张家口专区和张家口市行政区域分设张家口专区和张家口市,张家口市属张家口专区。赤城县属张家口专区。

1970年,张家口专区改为张家口地区,赤城县属之。

1993年6月底,张家口地区撤销,赤城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

行政区划

一、赤城县、龙关县(1949.10~1960.5)

(一)赤城县

1949年10月,全县辖十个区:第一区(城关),40个行政村;第二区(镇宁堡),30个行政村;第三区(独石口),34个行政村;第四区(云州),31个行政村;第五区(白草),29个行政村;第六区(东万口),33个行政村;第七区(龙门所),42个行政村;第八区(后城),39个行政村;第九区(马营),23个行政村;第十区(样田),22个行政村。

1950年1月,马营区并入独石口区,样田区并入龙门所区;1月11日,延庆县跳石河、艾河滩、土门、宝黄寺划入赤城县;同年6月,延庆县黄峪口梁村(5户)、蚂蚁窝梁村(1户))划归赤城县。是时,全县辖八个区325个行政村。

1951年9月,四海县东卯区划归赤城县,全县辖九个区355个行政村。

1953年7月,赤城县完成划乡工作,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九个区,下设99个乡(镇),辖310个行政村。

第一区(城关)辖1镇8乡:城关镇、兴仁堡乡、塘坊乡、七里河乡、老幼屯乡、柳林屯乡、杨家庄乡、四道沟乡、郭家屯乡,共40个行政村。

第二区(镇宁堡)辖8个乡:镇宁堡乡、二堡子乡、西栅子乡、盘石台乡、东栅子乡、红嵯子乡、丁字路乡、大水坑乡,共31个行政村。

第三区(独石口)辖1镇9乡:独石口镇、马营乡、孤山乡、水磨乡、松树堡乡、墩上乡、青羊沟乡、三岔口乡、半壁店乡、君子堡乡,共36个行政村。

第四区(云州)辖9个乡:云州乡、吕和堡乡、镇安堡乡、样墩乡、施家嵯乡、仓上堡乡、猫峪乡、青泉堡乡、羊坊乡,共30个行政村。

第五区(白草)辖10个乡:白草乡、辛营子乡、二道川乡、三道川乡、黑龙山乡、槽碾沟乡、桃阳乡、马厂乡、张家营乡、老掌沟乡(今沽源县),赤城境内共29个行政村。

第六区(东万口)辖10个乡:东万口乡、巴图营乡、苏寺乡、罗车铺乡,瓦房沟乡、茨营子乡、千松台乡、喜峰砦乡、河路沟乡、孤石乡,共31个行政村。

第七区(龙门所)辖1镇10乡:龙门所镇、牧马堡乡、蒋家堡乡、郭家窑乡、样田乡、下马山乡、尚家堡乡、张家窑乡、黑龙王沟乡、梨树沟乡、深沟乡,共44个行政村。

第八区(后城)辖12个乡:后城乡、董家沟乡、营盘梁乡、长伸地乡、上庄子乡、上堡乡、西山乡、二道洼乡、郑家窑乡、里长沟乡、南拨子乡、跳石河乡,共43个行政村。

第九区(东卯)辖20个乡:东卯乡、东长梁乡、万泉寺乡、头道营乡、中碌碡湾乡、大沟门乡、李家湾乡、三道营乡、青羊沟乡、水泉沟乡、道德沟乡、井儿沟乡、车道沟乡、水磨湾乡、花盆乡、大楝树乡、红石湾乡、河南乡、菜木沟乡、红旗甸乡,共80个行政村。

1956年2月21日,张家口专署将赤城县老掌沟乡划归沽源县。

1956年4月18日,赤城县的菜木沟、河南、红旗甸、红石湾4个乡、48个村划归延庆县。同年8月,撤销九个区建置,成立镇宁堡、马营、云州、白草、东万口、龙门所、后城、东卯八个办事处;全县乡级调整,由原来98个乡(镇)合并为47个乡(镇)。合并后的47个乡(镇)是:郭家屯乡、黑龙山乡、槽碾沟乡、罗车铺乡、赤城镇、富民(兴仁堡)乡、塘坊乡、杨家庄乡、镇宁堡乡、盘石台乡、君子堡乡、猫峪乡、青泉堡乡、镇安堡乡、瓦房沟乡、牧马堡乡、样田乡、上马山乡、董家沟乡、上庄子乡、郑家窑乡、水磨湾乡、三道营乡、大沟门乡、东栅子乡、西栅子乡、独石口乡、半壁店乡、马营乡、松树堡乡、云州乡、羊坊乡、白草乡、辛营乡、三道川乡、桃阳乡、东万口乡、茨营子乡、青羊沟乡、龙门所乡、蒋家堡乡、后城乡、南拨子乡、东卯乡、万泉寺乡、花盆乡、大楝树乡,共313个行政村。

1957年3月12日,赤城县花盆乡、大棟树乡共6个村划归延庆县。

1958年2月,全县45个乡(镇)合并为41个乡(镇);7月,41个乡(镇)合并为20个乡(镇)。合并后的20乡(镇)为:赤城镇、镇宁堡乡、独石口乡、马营乡、云州乡、猫峪乡、镇安堡乡、白草乡、三道川乡、东万口乡、瓦房沟乡、青羊沟乡、碾子湾乡、龙门所乡、样田乡、后城乡、南拨子乡、东卯乡、万泉寺乡、二道营乡。赤城县辖306个行政村。

1958年8月,赤城县实行人民公社化,行政区划改为社队制。全县建立9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城关(红星)人民公社、镇宁堡(红旗)人民公社、马营(长城)人民公社、云州(长青)人民公社、白草(高峰)人民公社、东万口(东风)人民公社、龙门所(灯塔)人民公社、后城(长胜)人民公社、东卯(跃进)人民公社。全县辖296个行政村。

1958年9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指示,赤城县与龙关县合并,改称龙关县。

(二)龙关县

1949年10月至1955年9月,龙关县辖七个区:城关区(1950年1月将三岔口区划归城关区)、东山庙区、雕鹗区、蔡庄子区(原称下仓区,1953年3月改称蔡庄子区)、三岔口区(1950年1月划归城关区)、赵川区(今宣化县)、李家堡区(今宣化县)。1950年1月李家堡区划归赵川区。全县境内辖142个行政村。

1953年4月,龙关完成建乡工作,全县建48个乡(镇):城关镇、三贤庙乡、尤家沟乡、小龙王堂乡、李家窑乡、里口乡、北栅子乡、前所乡、盘道乡、小张家口乡、金家庄乡、宋家窑乡、韩庄乡、八里庄乡、三岔口乡、东山庙乡、向阳村乡、二炮乡、官庄子乡、行字铺乡、姜庄子乡、雕鹗乡、东兴堡乡、前孤山乡、纪宁堡乡、下虎村乡、大仓乡、屯军堡乡、蔡庄子乡、郭庄子乡、花里乡、下斗营乡、高栅子乡、下仓乡、田家窑乡,以上乡镇辖140个行政村;赵川镇、李家堡乡、关底乡、正南营乡、后坝口乡、大白阳乡、黄土坡乡、小村乡、关子口乡、趄柳树乡、大化家营乡、小白阳乡、张家窑乡属今宣化县。同年,田家窑乡、下仓乡划归庞家堡区,1958年8月复归龙关县。

1955年9月,龙关县撒区,建四个办事处:东山庙办事处、雕鹦办事处、蔡庄子办事处、庞家堡办事处。

1956年4月27日,龙关县茨儿山村划归怀来县。

1956年9月,龙关县乡镇合并为21个:城关镇、下虎村乡、三岔口乡、东兴堡乡、小张家口乡、大仓乡、梁家窑乡、纪宁堡乡、常家窑乡、东山庙乡、蔡庄子乡、高栅子乡、官庄子乡、姜庄子乡、行字铺乡、雕鹗乡,以上乡镇辖122个行政村;赵川镇、大白阳乡、小村乡、小白阳乡、关底乡属今宣化县。

1958年1月,龙关县小吴营村划归张家口市庞家堡区;7月,全县21个乡镇合并为14个乡镇;8月,田家窑由庞家堡区划归龙关县。龙关县辖15个乡(镇):城关镇、三岔口乡、小张家口乡、大仓乡、梁家窑乡、东山庙乡、蔡庄子乡、高栅子乡、雕鹗乡、东兴堡乡、田家窑乡,以上乡镇辖l22个行政村;赵川镇、小村乡、大白阳乡、李家堡乡属今宣化县。

1958年8月,龙关县撤乡建社,全县成立4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城关公社、大海陀公社、田家窑公社、赵川公社。其中城关、大海陀、田家窑3个公社辖133个行政村。

1958年9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赤城县,并入龙关县行政区,赤城县所属的9个人民公社划归龙关县。龙关县辖13个人民公社,其中赵川人民公社属宣化县。

1960年5月,成立龙关城镇人民公社、赤城城镇人民公社。龙关县行政区划变为15个人民公社。

二、赤城县(1960.5~至今)

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龙关县更名为赤城县;5月20日,张家口市委决定,龙关县赵川人民公社所辖的白庙、小吴营、柳沟、庞家堡、杨家营、闵家窑、花家梁、季寺山、南坝口、大段地、碾儿沟、杨家山12个村划归庞家堡矿区;5月21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赤城县驻地由龙关镇迁至赤城镇。同年5月2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1次会议通过:设立宣化市,以张家口市原宣化区、下花园人民公社和前龙关县的城关、赵川、田家窑3个人民公社为宣化市的行政区域。宣化市由张家口市领导。同年,赤城县辖赤城、镇宁堡、云州、马营、白草、龙门所、东万口,后城、东卯、大海陀、赤城城镇11个人民公社,340个行政村。

1961年6月,宣化市撤销,龙关、田家窑两个人民公社重归赤城县,并将13个人民公社划为26个人民公社。这26个人民公社是:城关、镇宁堡、红嵯子(后改为东栅子)、马营、独石口、云州、猫峪、龙门所、样田、后城、南拨子、三道川、白草、青羊沟、东万口、黑达营(后改茨营子)、东卯、万泉寺、龙关、炮梁、田家窑、蔡庄子、高栅子(后改上斗营)、东山庙(后改大海陀)、雕鹗、东兴堡。共441个行政村。

1967年11月,赤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初,全县2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革命委员会。全县辖441个大队。1982年南拨子公社改为姚家湾公社。

1984年初,改社队制为乡村制,全县设2个镇25个乡。同年,后城乡河东村迁延庆县,全县辖440个行政村。

1994年4月,赤城乡并入赤城镇,赤城县辖2个镇24个乡,440个行政村。

1995年1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田家窑乡、雕鹗乡、龙门所乡、独石口乡、后城乡、白草乡、东卯乡撤乡建镇。赤城县辖9个镇17个乡,440个行政村。

1996年2月,按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署,赤城县进行并乡扩镇。蔡庄子乡并入田家窑镇,东兴堡乡并入雕鹗镇,姚家湾乡并入后城镇,万泉寺乡并入东卯镇,猫峪乡并入云州乡,东栅子乡并入镇宁堡乡,上斗营乡并入大海陀乡,青羊沟乡并入东万口乡。赤城县辖9镇9乡,440个行政村。9镇为:赤城镇、龙关镇、田家窑镇、雕鹗镇、龙门所镇、独石口镇、后城镇、白草镇、东卯镇;9个乡为:东万口乡、炮梁乡、茨营子乡、大海陀乡、镇宁堡乡、样田乡、马营乡、云州乡、三道川乡。

2021年赤城县辖9个镇9个乡:赤城镇、田家窑镇、龙关镇、雕鹗镇、独石口镇、白草镇、龙门所镇、后城镇、东卯镇、炮梁乡、大海陀乡、镇宁堡乡、马营乡、云州乡、三道川乡、东万口乡、茨营子乡、样田乡。政府驻赤城镇。

2023年全县辖9乡9镇,440个行政村,1318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9.3万人、常住人口19.8万人(“七普”数据),其中农业人口23.6万人。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