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出生于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浒传》。
一部《水浒传》,让我们记住了108位个性鲜明的乱世好汉,记住了上演了无数侠义故事的水泊梁山,更记住了这些"草莽英雄",背后的"真正英雄"——施耐庵。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
传说中的施耐庵不仅妙笔能生花,而且一身武艺也是十分了得。据说有一次他上山游玩时曾巧遇一个恶霸在抢夺农夫的茶园,于是他果断仗义出言,帮农夫说走了恶霸。事后,恶霸心有不甘,就雇了一帮打手围攻施耐庵,施耐庵见此冷冷一笑,而后赤手空拳对敌众,夺走了帮凶大汉手中的铁棒,飞起右脚,用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伙凶徒四处逃窜。
《水浒传》一成书就惊艳了世人,除暴安良的快意恩仇,被逼梁山的血泪斗争,都吸引着人们争相传抄阅览并引发共鸣。这本书的高热度也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这位登基不久的皇帝看到这本歌颂起义英雄的书,当时的雷霆之怒可想而知,朱元璋几乎立刻就认定这是一本逆谋之书,担心百姓受此书煽动,留下祸国隐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高儒《》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