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城市的红色记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6 10:15:47    


寻找老建筑 一座城市的光阴故事

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城市的红色记忆

图为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馆。

市区翠桥路上车水马龙,喧嚣的街道旁有一片建筑古朴庄严。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松鹤山上,其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纪念亭、纪念碑和陈列馆。

拾级而上,纪念碑主体建筑展现在眼前,崇敬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两层碑栏之上,矗立着由花岗岩砌筑、高达31.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四周苍松翠柏相簇拥,肃穆凝重,后面则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陈列展室。

置身馆区,仿佛在历史的时光隧道里穿行。走进展室,一尊石膏塑像映入眼帘:他头戴毡帽,表情坚毅沉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壮烈的故事。塑像旁边是展现孙永勤在黄花川宣布大暴动的场景,它把人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3年,孙永勤在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宣布起义,成立民众军,反抗日本侵略者,战斗在长城内外、滦河两岸。一年半时间里,民众军与日伪军作战200余次,攻克日伪据点100余座,毙伤、俘虏日伪军5000余人。两年后的5月,部队在遵化茅山被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在上有飞机扫射,下有重炮轰击的紧急关头,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沉着指挥突围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2岁。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称孙永勤为抗日民族英雄。

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开始筹备“部分烈士事迹资料陈列” 时,决定为孙永勤烈士造像。开馆前,请来了孙永勤的妻子雷永兰女士及其子女,老人看过塑像后不由感叹:“很好,很像,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这座塑像从此定稿,直到现在。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热河的党的军政干部达500多人,战士6000余人,在水泉沟“万人坑”,被日伪杀害的干部、战士以及爱国群众达3万余人。为缅怀革命烈士,1955年12月29日,热河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修建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1956年,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始修建,1965年竣工,并于1966年清明节正式向社会开放。纪念馆收集了数千万字的烈士资料和大量的革命文物,保存了5000多名烈士英名录,供人纪念缅怀。

开馆以来的50余年里,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不断加强馆区和纪念设施建设,丰富和完善历史资料、烈士档案和革命文物,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范围,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服务水平。

“这里是英烈墙,纪念的是热河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为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部分英烈……热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历史是永存的,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把家乡建设得更进步、更美好。”在陈列馆内,不断有市民自发前来参观,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

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承德各界人士都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这里更是青少年入队、入团,新党员入党,新战士入伍宣誓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今,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已成为承德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让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代代传承。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