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姚鼐生平简介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书风飘逸中蕴藏儒雅之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8 12:15:41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幼年时喜爱读书,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才中进士,此后担任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姚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夏秋之间,在四库馆中待了不到两年的姚鼐,称疾请辞,时年44岁。


按说此时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为什么急流勇退,萌生退意呢。这里要介绍一个大背景,古代中国每朝每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本文主人公姚鼐生活的乾隆嘉靖时代流行两个学术派系——汉学和宋学。


简单来说,汉学是指讲究考古,考究事情的本源,以事实说话的学术研究。比如一个字该怎么写,后来由于什么原因又怎么写了这样的事!宋学是指以做学问为主,考研一个问题该如何做文章的学术研究。总之两个学派观点基本是不相兼容,有点对立的意思。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懂,不过懂不懂都没关系,因为重点在下面,四库全书的掌舵人是纪昀,就是大家熟知的纪晓岚,他是主张“汉学”的。有才能的人总渴望有舞台展示一身技艺,而舞台往往只有一个,主张“宋学”的姚鼐自然憋屈,一个常年得不到聚光灯照耀的灵魂也许能忍受冷板凳的煎熬,却掩饰不了内心的抑郁和落寞。


就这样各种内因外因杂糅交错,姚大师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毕竟“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而且那个年代房价并不高,娶妻也不用买房子,农业社会么,物质要求就是吃得饱穿的暖就行了。


就这样姚鼐开始了他四十余年的讲学生涯。先后在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做教师,培养了一大批桐城派的中坚分子。


姚鼐书法,虽不及他的文学成就卓著,但其墨迹萧疏澹宕,飘逸秀姿中蕴藏儒雅文士气息,亦是不同凡响。


姚鼐《行草高斋西面七言诗轴》纸本行草书 82.6×37.4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高斋西面向澄江,缓酌兰陵春酒缸。莫厌坐深风露重,霄分圆月始盈窗。
款署:壬寅秋八月漫录近句,惜抱居士鼐。
钤印:惜抱轩翰墨(朱文)、姬传(朱文)。

【资料来源】《中国法书全集》-17-清2(文物出版社)


姚鼐《行草积雨晴时七言诗轴》纸本行草书 108.5×27.5cm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

释文:积雨晴时风满襟,夕阳空院落疏阴。暑过秋至关谁事,付与寒蝉树上吟。
款署:录旧句书似纫兰同学兄。姚鼐。
钤印:惜抱轩翰墨(朱文)、姬传(朱文)、姚鼐之印(白文)。

【资料来源】《中国法书全集》-17-清2(文物出版社)

姚鼐《行草春楼十里七绝诗轴》纸本行草 82.1×38cm 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春楼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芍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动鬓成丝。
款署:书似讱斋贤友。惜翁。
钤印:梦榖(朱文)、姚鼐之印(白文)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6-清代书法


《行书临论坐位帖》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姚鼐《游江东诗册》纸本行书 24×28cm 常州蔡徵舫私人藏(常州市博物馆供稿)

释文:
款署:
钤印:惜抱轩翰墨(朱文)、姬传(朱文)


姚鼐《行草七绝诗轴》纸本行草书 116.1×43.2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欲放山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
款署:姚鼐。
钤印:梦榖(朱文)、姬传(朱文)、姚鼐之印(白文)。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