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源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止迄五代十国,赵匡胤灭后周,而编写出这1300多年历史的就是司马光。
关于司马光,大多数都停留在孩童时期的“砸缸救人”,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他父亲司马池是光州县令,取名为光,六岁时,司马池就开始教司马光读书,司马光也非常好学,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司马池每次出游或者同幕僚交谈时都会带着司马光,在这种耳闻目染下,司马光不论在学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七岁时,司马光就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
某一次,司马光在后院读书,一个小孩爬上水缸不幸跌落,掉进水缸的孩子大声呼救,围在水缸边上的孩子一看出事了,一个个都慌不择路,全都抛下他离开了,司马光听到之后,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使劲往水缸砸去。
虽说司马光思想跟成人一样,但始终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子,力气不是很大,他砸了十几下水缸才裂开,成功救出了落水的人,司马光的砸缸救人事情一传出,也是轰动京洛,也就是河南。
对于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了,其实在《宋史》当中,对于砸缸救人一事少有记载,只有寥寥几字,真正传播出司马光砸缸一事是近代时期,为了歌颂司马光的精神才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这种精神也确实值得学习。
不过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宋史》对于司马光救出来的那个小孩却很少记载,其实这个被救的小孩身份也不简单,在宋代的官吏法律当中,官员之间是严格有划分的,小吏一般难以做官,普通人家也不能随意出入官宅。
这个小孩名为上官尚光,史料记载很少,但也是官宦之家,这也能解释得通,上官尚光为何会出现在司马光家的后院,上官尚光成年之后,就移居到城西龙堤南坡,建立了一座亭,名为“感恩亭”,以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但上官尚光并没有出现在正史当中,只有上官家族的族谱有记载,史学家推测上官一族迁居之后,就少有跟司马家来往,而且司马池死后,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就把司马光带在身边,当亲儿子培养。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二十岁,一举高中甲科,从此步入仕林,他任职陕西判官,又结实了忘年之交石昌言,庞籍也非常赏识司马光,1041年,司马池病逝,司马光回乡居丧。
在居丧三年当中,司马光了解到了下层社会的生活情况,同时写下了如《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等几十篇论述,但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选择离开朝廷,开始编写《资治通鉴》。
关于司马光在正史当中更多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对于砸缸一事少有提及,因为我们学习的是司马光精神,而不是硬要去砸缸。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