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孙龙珍烈士 :身怀六甲时牺牲,牺牲后44万亩土地回归中国

10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8 11:39:35    

当我们漫步于繁华的街道,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如此美好的岁月,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在西北的国境线上,就曾涌现过这样一位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烈士,她来自江南,却投身于西北大地,在肚子里还怀着6个月大的孩子,本可以用怀有身孕的理由躲避开劫难时,她却为了祖国大义,毅然地冲在守卫国土的第一线,最终把自己和未面世的孩子一同融入祖国的边疆。

这位姑娘是如何从江南来到西北,又是为何牺牲,牺牲后的国土是否回归祖国呢?让我们带着诸多疑问,回到历史中,去回顾这位烈士的历史。

江南少女投边疆

这位英勇的姑娘名叫孙龙珍,1940年出生在江苏泰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而江苏在当时又为日寇所占据。

自出生起就饱受国家沉沦之痛的孙龙珍,对于捍卫国家主权,有着深刻的理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孙龙珍原本那种身处绝望的生活也渐渐为阳光所笼罩。

此时的孙龙珍虽然只有9岁,但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幼小的孙龙珍看到共产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也由此对新中国和党有了发自内心的认同。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了10年后,孙龙珍年满19岁,她也由当初那个天真单纯的小女孩,长成了如今热情开朗的大姑娘,并且还遇见自己的爱人,结了婚。

这时的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经不复当初的美好,自斯大林去世后,苏共与中共之间的裂痕日益扩大。

隔阂之下,原本商定好的苏联对华投资也大幅度削减,大批援华的苏联专家也在苏共中央的一道命令之下,转身离开了中国。

刚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没多久,对于计划经济模式尚且未完全掌握的中国,顿时失去了能大幅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外来投资和技术,原本已经建设了一半的重工业体系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威胁。

经济的重压之下,城市人口的就业难局开始显现在党中央面前。

而此时的新疆许多分裂分子尚未肃清,经济发展也极为落后,组织生产建设兵团赶赴新疆,边开垦边卫国,成了党中央一个必然的选择。

就在孙龙珍结婚的这一年,党中央提出的内地青年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积极投身于边疆建设。

内心充满了豪情壮志的孙龙珍积极响应了号召,她告别了新婚的丈夫,告别了陪伴了自己19年的家人,坐上了开向新疆的火车,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投身边疆卫国门

来到新疆,孙龙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许多人总想逃避的“生活苦”。

边疆生活之苦,孙龙珍在来之前就有所耳闻,毕竟当时很多人就单纯因为对于边疆困苦生活的畏惧,而拒绝到新疆支边。

当然孙龙珍不一样,她自小就生活在贫苦之中,艰难的生活对她而言早已习惯了

因此,扎根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孙龙珍,很快就融入到边疆建设中。

初到新疆的孙龙珍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工作,负责熬硝炉,砸矿石,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常常要在4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进行

这种任务按道理本来应该分配给男性更合适,但这是西北边境,人口稀少,劳动力极度紧缺,迫不得已之下,只能由孙龙珍来担任。

接手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后,孙龙珍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相反,孙龙珍在平常的工作中积极认真,努力争先,没多久就得到了其他同事的钦佩,每个月都被评为厂里的劳动红旗手,也成了化工厂里的骨干。

孙龙珍就这样无怨无悔地在西北边疆奉献,新疆在她和百万支边青年的努力下,日益繁华起来,天山脚下,大漠之边,处处都显露勃勃生机。

但就在新疆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家园时,北方的威胁却渐渐逼近。

1962年,苏联在伊犁、塔城等地区策动和胁迫中国部分边民外逃,严重破坏了我国边境地区的建设,造成了大片土地没有人种,牲畜也没有人管的情况。

为此,党中央决定动员一部分人到边境从事生产建设

孙龙珍知道这个消息后,又一次踊跃报名,想再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来,已经在化工厂工作的孙龙珍,是有权利可以不去的,当时组织上也没准备把孙龙珍列入到派驻边境线的名单内。

而且,在人烟更为稀少的国境线上,生活会更为恶劣,在两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这些建设边界线的青年也会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此外,孙龙珍还是一个女青年,已经结婚成家了,让她就这样冲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多多少少有些不合适,在冰天雪地,海拔极高的边境线上生活,对于女性而言,总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有时候这些难题看起来不过是一些小事情,但真正想要解决起来,却会发现困难重重。

可说一千道一万,孙龙珍明知道有这些危险与艰苦,依旧找着厂里的领导坚决要求参加

经过厂领导的批准,孙龙珍和其他生产建设兵团的年轻人一起,热血沸腾地来到了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负责放牧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守边者。

一身热血洒边疆

在1962年这一年里,对于孙龙珍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她的丈夫于志林也从家乡来到了山区,与她一同放牧,用夫妻两人的汗水把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夫妻二人在边疆相聚的喜讯或多或少冲淡了平日生活上的苦涩,在此后的几年里,孙龙珍和她的丈夫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放牧羊群。

孙龙珍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即使是放羊这样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小事,孙龙珍也能把它做好。

来到山区不久,孙龙珍就对放牧技术细心钻研,很快就从一个对羊群知晓不多的工厂工人变成一名经验丰富的畜牧工作者。

在平日的工作中,孙龙珍也依旧延续她在工厂时的表现,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冰雹,都阻挡不了孙龙珍工作的步伐,她同男同志一样,爬高山,跨河流,跟着羊群到处跑,气势一点都不输别人。

就这样,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孙龙珍积极奉献,再次成为放牧队伍里的劳动能手。

在时间的流逝下,孙龙珍和丈夫就这样平淡地跨过7个年头

1969年6月10日傍晚,放牧队伍里的牧民张成山在赶羊群回队的途中,突然遇到十几个苏联士兵,侵入我国境内。苏联士兵把他的羊群抢走,还把这个无辜的牧民绑架带走。

放牧队伍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怒火瞬间就被点燃,40多名队员手持着各种工具,冲向苏联人,想把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解救回来。

孙龙珍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又身怀六甲她不顾亲人对她的劝阻,怀着满腔的怒火,同着自己的队友们一同冲向苏联士兵。

就在这个关头,敌人的枪响了,子弹从枪口射出,无情地击中孙龙珍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孙龙珍重重地倒在地上,流出的鲜血与雪地融汇。

年仅29岁的孙龙珍和她那未曾出生的孩子,就以这种方式,永远地与祖国大地化为一体。

孙龙珍在紧要关头,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守卫边疆的战士、民兵。

党委根据孙龙珍生前的一贯表现,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

孙龙珍牺牲后,苏方没有丝毫收敛,直接在张成山放牧的“冬窝子”处拉起了一道铁丝网,自己强行划分了国界。

可是,咱们中国人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土被他人霸占呢。

于是,白天苏军刚拉好的铁丝网,晚上就被我们边防的居民给拆除了,这样你拉我拆了几个回合后,铁丝网终究没有拉成。

在孙龙珍牺牲后的8年里,戍边的战士寸土不让,把中国的国土紧紧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孙龙珍事件和孙龙珍坟墓,成为了塔斯提边防哨所历史的一部分。

只要是边防哨所的战士,就一定听到过她的故事。

孙龙珍的牺牲点燃了边疆无数人民的怒火,反抗敌人入侵国土的热情如烈火般旺盛。

时光流逝,曾经的庞然大物——苏联解体了,取代苏联与巴尔鲁克山相接的,是哈萨克斯坦。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3年7月29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了领土谈判,这片牺牲了孙龙珍的44万亩争议区域,终于划归属回祖国。

结语

孙龙珍其实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一员,她的行为表现与牺牲,也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爱国行动的缩影。孙龙珍在勇敢冲向敌人时,她也想过肚子里的孩子,作为一个怀孕6月的母亲,她更知道新生命诞生的不易。

但孙龙珍更明白,比起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还有更为重要,更加值得保护的,那就是真正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祖国,她和她的孩子虽然牺牲了,但这种牺牲却能为其他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孩子,争取到美好的未来,争取到幸福的明天!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