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东北抗联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杨靖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2 10:15:44    

他是东北抗联抗日的旗帜。

东北抗联军旗

他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抗联指挥体系

他被敌人称为“山林之王”。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在两次有机会逃生时,却毅然决然的选择死战不退!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在长白山下,有一座小县城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就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南杨北赵”中的南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

将军画像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杨靖宇领导南满抗联部队驰骋于南满、东满大地,与日寇殊死相搏,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诗篇。

树立爱国志向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

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也投身到运动之中。

1923年9月,他考入了河南省开封第一工业学校。不久即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5年,在声援、支持五卅运动中表现积极。

1926年,被吸收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冬,奉中共豫区执委指示,回到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4月,参与领导了河南确山暴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底,先后在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三次被捕, 三次被党营救出狱。

1929年7月,被党中央从上海调往东北。

初到东北露锋芒

初到东北,杨靖宇被中共满洲省委分配到抚顺、本溪等地领导工人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杨靖宇联合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等民间抗日地方武装,活动在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等地,整编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11月,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开始以杨靖宇这个名字,到磐石将李红光领导的磐石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1932年12月初,杨靖宇离开磐石,到海龙巡视工作。

1933年1月中旬,杨靖宇参加中共海龙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帮助整顿海龙工农义勇军,成立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

1933年1月25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杨靖宇留磐石工作,任南满游击总队政委。

1933年1月30日,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三棚砬子,粉碎了敌伪第一次大规模围攻。

露营篝火

1933年2月28日,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浅草沟,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攻。

1933年3月,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县磐北地区杨宝顶子,打退敌人第三次围攻。

1933年5月,杨靖宇奉召到哈尔滨,与省委研究在南满贯彻“一.二六”信和省委决议问题。

1932年至1933年5月,南满游击队开辟了以红石砬子和玻璃河套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游击根据地。此时有队员300余人。

1933年7月20日,南满游击队联合毛团、马团、赵旅、韩团、殿臣等抗日军,成立了联合参谋处,杨靖宇任政治委员长。

1933年9月18日,以南满游击队为基础的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

1933年10月27日,第一军独立师在杨靖宇率领下,渡过辉发江南进,开辟通化新的游击区。

1933年11月24日,杨靖宇率领第一军独立师主力攻占柳河县三源浦。

胜利归来

1933年12月23日,杨靖宇率第一军独立师主力联合“老常青”等抗日军,袭击伪军邵本良兵站基地凉水河子。

挑起南满抗日大旗

1934年1月17日,杨靖宇率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其他抗日军,攻占临江县八道江屯。

1934年1月23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县四道二岔召开,大会通过杨靖宇关于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提议。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二个师。

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1月11日,杨靖宇率第一军司令部在临江县红土崖,伏击伪军混成第五旅第五团骑兵。

1935年3月22日,杨靖宇率第一军司令部直属部队,攻占临江红土崖镇。

行军路上画像

1935年5月16日,第一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在桓仁歪脖望,被千余名日伪军包围,杨靖宇指挥部队胜利实现突围。

1935年8月20日,杨靖宇率领第一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在柳河县黑石头大路两侧伏击伪军获胜。

1936年2月27日,杨靖宇率领直属部队袭击驻通化县热水河子伪军第二旅第七团团部,俘虏60余人。

1936年4月5日,杨靖宇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及第一师一部,在辑安县二道崴子伏击伪奉天骑兵教导团(3个连),毙敌10余名,其余大部被俘。

1936年4月15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直属部队和第一师第六团袭击辑安县台上伪警察署和花甸子伪警察分驻所,缴枪30余支。

1936年4月30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教导团、第一师第六团和少年营,在凤城县梨树甸子歼灭伪军邵本良部1个营,毙伤敌人80余名。

1936年5月中旬,在本溪汤池沟,一军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

会议决定:一师西征。

一是与辽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二是与党中央及关内抗日武装取得联系,使东北抗日运动与关内红军遥相呼应。

1936年6月28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师长程斌率领一师部分主力约300人西征。

但是几次战斗后,粮食弹药都无法补充,为保存有生力量,1936年7月8日,一师决定放弃西征,部队分三路撤回本溪根据地。

1936年7月5日,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决定,抗联一军和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政委,并兼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抗日联军袖标

第一路军下辖一军、二军,计6个师6000多人。

1936年7月上旬,杨靖宇率领第一军直属部队和第二军机枪班在金川县白家堡子东北伏击进山"讨伐"的日军屋岛队,将屋岛以下10余名日军全部打死。

1936年7月15日,西征部队回撤途中,在摩天岭歼灭日军40多人。这就是“摩天岭大捷”。

1936年8月4日,杨靖宇率第一军直属部队在通化县四道江大拐弯子伏击伪军邵本良部,毙敌30余名,俘虏20余名,日本指导官英俊志雄被击毙,邵本良化装潜逃。

1936年9月13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直属部队和第十一独立师伪装为敌军占领了宽甸县大荒沟,将30余名伪军警全部缴械。

1936年9月29日,杨靖宇率第一军直属部队和抗日义勇军于万利等部,在宽甸县大错草沟伏击日军中熊汽车队,击毙日军19名,击伤7名。

1936年11月上旬,杨靖宇率一军军部来到红土甸子,召集一师、三师干部开会,决定由三师进行第二次西征。继续与东征红军打通联络。

1936年11月下旬,三师师长王仁斋率领由400多人组建的的精干骑兵队,开始二次西征。

杨靖宇部骑兵队画像

然而意外的是,辽河此时却没有封冻,而大批日伪军又蜂拥而至,骑兵队只好突围回撤至清原游击区。

两次西征均以失败告终,且人马损失了70%以上。但是扩大了东北抗联的声威,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7年2月,杨靖宇率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辑安马蹄沟与日伪军展开战斗

1937年5月,杨靖宇率第一军部队在桓仁至宽甸公路上截击敌人汽车;在宽甸县大牛沟与日本守备队激战。

奋勇杀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靖宇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积极配合全国抗战,指挥抗联第一路军英勇作战,率部与吉东、北满抗联部队遥相呼应,钳制数万日军入关南下,给日伪以沉重打击。

1937年7月25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发布《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

1937年12月,当选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委员。一同进入26人筹委会名单的还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领袖……

1937年12月4日,杨靖宇指挥一军直属部队在本溪县南营房、老边沟附近与日军守备部队及伪军激战。

东闯西突反围剿

1938年2月13日,杨靖宇率领第一军直属部队袭击辑安老岭铁路隧道工程。

伏击

1938年4月28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一部袭击辑安县太平沟伪警察分所。

1938年5月11日,中共南满省委、抗联第一路军总部在辑安老岭召集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即第一次“老岭会议”。

1938年6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正式成立。

当晚,杨靖宇提笔创作《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1938年6月12日,杨靖宇率部在辑安县蚊子沟附近家什房子沟口,设伏歼灭伪军索旅三十二团一部。

1938年6月19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教导团和第二师一部袭击通辑线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24日再次袭击该地工程现场。

1938年6月29日,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在本溪县挟迫本部投敌。

1938年7月,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在辑安老岭召开紧急会议,即第二次“老岭会议”。决定:改编成立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主力部队向吉林东部山区转移。

1938年8月2日,杨靖宇率领第二路军总部和警卫旅共400多人,在辑安县长岗,伏击伪军索旅骑兵团和步兵三十二团余部。

1938年10月6日,杨靖宇率领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连续袭击了通化县六道沟、七道沟和郝家街。

1938年10月18日,杨靖宇率部向金川河里山区转移途中,于临江县(今属浑江市)岔沟遭大批日伪军包围,经一昼夜的激战,冲出重围。

突围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义勇军和全体东北同胞发出慰问电。

1938年12月, 杨靖宇率第—路军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在桦甸县柳树河子夜袭伪靖安军宿营地。

1938年冬,日伪当局实施并屯计划,并实行保甲连坐制。

这样一来,东北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被切断。此后,抗联的斗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

1939年,新任日本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到任后,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围剿杨靖宇。

他调集约5000余名日伪军对南满地区的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进行集中讨伐。

1939年3月,杨将军指挥第一路军部分队伍袭击桦甸县日资经营的木箕河林场。

1939年4月7日,杨将军率领第一路军部分队伍夜袭敦化县敌军重要据点大蒲柴河。

1939年10月初,中共南满省委及一路军负责人在吉林桦甸境内的头道溜河召开会议,决定“ 化整分零,分散游击,以免被全歼。”

会后,杨靖宇率警卫旅南下辉南、长白山林区,牵制敌人主力;一路军政委魏拯民率总部直属部队留在桦甸、敦化,形成南北呼应。

分兵转移

1939年11月,杨靖宇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400余人从桦甸进入濛江。

此时,杨靖宇部不仅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也与抗联的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11月22日,杨靖宇率警卫旅一、三团于濛江那尔轰一号桥设伏袭击,击毙日伪军30余人。

1939年12月24日,杨靖宇率部在临江县板石沟同日伪军激战。

1940年1月6日,杨靖宇在濛江西岗与大批日伪军遭遇。

英勇战斗

他决定分头突围,警卫旅政委韩仁和率60余人北上桦甸吸引敌军主力;杨靖宇则率余部就地隐蔽。

1月15日,警卫旅旅长方振声在筹措给养时因汉奸告密被捕,拒不投降被杀。

1月21日,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在马家子南被伪警察大队捕获后叛变投敌,从而杨靖宇所隐蔽的位置和兵力状况。

从1月9日到1月30日,21天内,杨部与敌人作战14次。

经过两次分兵和战斗减员,杨靖宇的队伍己不足100人。

1940年2月1日,司令部特卫排长张秀峰携带武器、密件、现金投敌叛变,进一步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

2月2日,杨靖宇身边仅剩下20余名战士。

2月12日,在日伪军不停顿的追剿下,杨靖宇身边只剩下12名战士。

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

奋勇杀敌

此时,在敌侦察机引导下,地面敌人唐、崔、程三只挺进队开始对杨将军进行搜索。

在激战中,杨靖宇击毙队长伊藤,击伤崔胄峰后,趁乱率队逃脱。

2月15日夜,敌人寻着雪地上脚印又跟上来,一场激战后,只剩下6名战士,且有4人负伤。

为了保护同志,杨靖宇再次分兵,让负伤的警卫员黄生发与三名伤员突围向北,避开敌人。自己仅带朱文范和聂东华两名警卫员继续南下,吸引追兵。

2月16日凌晨,敌人彻底跟丢目标。

在这一个昼夜里,6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大队,被打死、打伤、冻伤、累垮的超过90%。

可见当时气候之恶劣,战斗之残酷。

生命最后时刻

2月18日,被派出寻找食物的两名警卫员朱文范和聂东华,在海龙河东沿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杨将军的印章。

于是又调集600多人继续进山“围剿”。至此,杨将军陷入绝境。

此时,大雪封山,寒风呼啸。

六天来,杨靖宇没有吃到一粒粮食。

除了扒开冰雪找些枯草外,只能从棉衣上撕下棉絮,粘点雪水吃下去,以支撑生命。

为了活着,他必须亲自去弄食物。

信念坚定

2月23日上午,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西侧的山里,等到了四名进山打柴的村民。

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和迟德顺。

由于警察不让打柴的村民随身带食物上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

村民看到此时的杨靖宇不但重病在身,而且衣服和鞋子也都早己破烂不堪。劝他说:“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州国不会对投降者杀头的。”

杨靖宇听后说了那句青史留名的话:“ 我是中国人啊,不能做这样的事,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最后村民答应给他送粮食和衣服来。

但在回村的路上,赵廷喜遇到铁杆汉奸李正新的盘问,由于害怕其他三人先他报告与杨靖宇会面的事情,从而导致全家被杀,遂向李正新告密,李正新随后向日本警佐西谷汇报。

西谷立即带领大批日伪警察追了上来。

在地窝棚里等待村民的杨靖宇将军听到汽车声后,赶紧跑上山去躲藏。

殉难前呆过的地窝棚

2月23日下午4时,西谷的队伍在濛江三道崴子703高地附近,发现了杨靖宇将军。

叛徒和饥饿是导致杨靖宇殉国的主因

知道突围无望,他随即把随身携带的文件烧掉了。

据日本《满洲国警察外史》中记载,当时西谷曾下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试图劝降。

但是,杨靖宇却只是平静地回答道:“不必多说,开枪吧。”

最后激战时刻,杨靖宇双手开枪。在左手腕中弹,左手的手枪掉落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身中5弹,壮烈殉国

此时,时间定格在下午4时30分。

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万家团圆的日子。

将军生前死后都是日军惧怕、敬畏的英雄。他牺牲很久后,西谷才敢上前查看,但还是不敢确认到底是不是杨靖宇。

以身许国

直到程斌上前确认了身份后,西谷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

没有人知道西谷的哭声代表什么含义。

将军死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将军的腹部。

结果发现将军的腹中,除了棉花、草根和树皮以外,没有一粒粮食。

本有机会生存

杨靖宇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宁死不屈。

在日伪军围剿他的后期,他本来有两次机会可以生存下来。

第一次是拒绝撤退到苏联。

1939年,杨靖宇虽然被重兵包围,但也不是走不了,躲不开。

当年幸存下来的多位抗联战士说,其实老杨可以活下来的。

当年6月,共产国际传来信息要抗联一路军过境去苏联。

抗联一路军司令部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专门讨论过境去苏联的问题。

大多数人都同意撤往苏联,等着形势好了再转回来打,可杨靖宇不同意。

他说:“把东北抗联拉到苏联去,出了国,那还是东北抗日联军吗?再说上苏联去抗谁?

第二次是拒绝躲藏到长白山深处。

1939年10月23日,抗联一路军司令部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召开第二次会议,有人提议把司令部藏进长白山。

杨靖宇在这次会上发了火。他说:“东北抗联是干什么的?打鬼子的!打鬼子的部队不打鬼子,扛起枪来到长白山上躲猫猫,那还叫东北抗联干什么?

其实,杨靖宇将军很清楚坚持下去的后果。

过去,有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战士们----那就是坚信关内会派兵来支援东北抗战。

可七七事变后,全国战场失利,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悲观情绪弥漫,叛变投降之风甚嚣尘上。

在战或降、留或走的问题上,杨将军从未有丝毫动摇。

我们不能走!我们要是都走了,老百姓怎么办?群众会怎么想?他们就会对抗日复国失去希望了。

只要有我在,东北抗联的旗帜就不能倒,老百姓抗日复国的念想就活泛。

这是将军生前说的最多的两句话。

白山黑水的民族之魂

杨靖宇将军,以忠诚坚定信仰,以谋略令敌胆寒,以言行带兵打仗,以肝胆彪炳史册。

将军雕像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杨靖宇将军,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