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雍正皇帝简介介绍(皇帝中的工作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4:27:47    

雍正的父亲康熙皇帝曾经多次南巡,喜欢微服私访。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也六次下江南,并且留下许多民间轶事。和老子儿子不同的是,雍正当皇帝的这十三年中,他不但没有去南巡游玩,甚至连北京城都没有出过一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雍正皇帝在皇宫里都做什么呢?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45岁才登上帝位,为人坚毅谨慎,做事利落果断,有精力也有魄力,可以说具备一切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质。在其当政的十三年里励精图治,把清朝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推行改革,设立军机处,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经过雍正的政治,清朝已经统治稳定,国库充盈,而且人口在这一时期得到爆发增长,对于康乾盛世,起到了一个完美的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

据史料记载,雍正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处理奏折。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不是在处理奏折,就是在处理奏折的路上。有百姓说“天下的老百姓再苦再累,也没有雍正苦,没有雍正累。”

现存的雍正朝奏折共有41600余件,其中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6600余件。依他在位12年又八个月计算,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除了奏折之外,还有六部及各省的大量题本,据估算统计,雍正朝共处置此类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天处置40余件。


雍正1722年继承皇位,1735年去世,在位12年8个月,在位期间一天才睡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才会休息,批阅的数万本奏折中,仅批语就写了1000多万字,每天批阅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据说有很多奏折中雍正的批语比奏折本身的字还要多。

雍正自称自己是“以勤治天下”,这样的称呼绝对不是夸大自己,因为雍正的确做到了勤政。其勤奋程度可以用“朝乾夕惕,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夜以继日”来形容,这样的工作态度不要说皇帝,就是普通人也难以望其项背。

据记载,雍正皇帝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处理政务,晚上到十二点才睡觉,睡眠时间每天仅有四个小时,且不论他的工作成果如何,有这份为国为民的心就是让人佩服的。

由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朝政和国事,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很少临幸妃嫔。雍正帝一生共有十子四女,其中八名皇子、四名公主都是在继位前生的,在位的将近十三年的时光里只有两位皇子诞生,平均六年多才生一个。

话又说回来了,雍正帝一生励精图治,但是为什么在很多人心中,雍正评价不高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民间文学、小说野史都对雍正皇帝特别不客气。说他改诏书篡位,甚至在他死后不久,就有被吕四娘谋刺死、被宫女缢死、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等等无稽之谈。(在他去世两个多世纪后,又有了关于他死因的新版本——台湾作家高阳认为是“服用壮阳的兴奋剂,导致高血压及心脏病,以中风暴崩”。此说如能成立,则那春药也不是什么伟哥之类,而是权力——封建专制帝王的最高绝对权力。)

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军国政务,官吏任免、人民生活,雍正都要亲自过问,这样算起来雍正的工作量的确非常的大。而他的励精图治的大胆改革,更是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末梢神经。

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他并没有因为当了皇帝便泯灭了自己的个性。相反,他还给自己的帝国和时代打上了这种个性的烙印。同历史上那些平庸的君主相比,他无疑更具个人魅力,但同时也更容易引起争议,遭受打击。因为他的这些性格,与文化传统对所谓“守成之君”的要求相去甚远。

要知道,我们这个以前 “群体意识”为思想内核的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喜欢个性的。它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允许极少数人保持自己的个性,比如开国领袖、末世的忠臣、江湖上的好汉和山林中的隐士等等。即便对这些人,我们的文化也宁愿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只有在他们失败后才表示同情(如项羽、海瑞)。如果成功,则难免留下骂名(如曹操、武则天)。不挨骂的成功者只有一种,即朝代历时较长的开国君王(如历时较短,也要挨骂,如秦始皇)。人们热情赞美他们的雄才大略,是“千古一帝”,但又希望后代不要有那么鲜明的个性。这些所谓“守成之君”最好四平八稳,中庸因循。处理政务的原则,不是“圣贤遗训”,便是“祖宗成法”,自己不需要创造性,更不要搞什么改革,这样就天下无事,天下太平。

雍正显然并不符合这样的一个标准。因此他不但得不到任何同情,反倒使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愤怒。他们无法理解:圣祖爷好端端地留下了一个太平盛世,你雍正瞎折腾什么呢?还能折腾出多大个气候?甚至对雍正的朝乾夕惕,宵衣旰食也有人不以为然。皇帝不是宰相,管那么多那么细干什么?真正的圣君、明君,应该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像雍正这样事必躬亲、累死累活的皇帝,他们可没见过,也不以为然。

这就不能不让雍正感到委屈。为了他的帝国,雍正真的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十三年干了别人三十年都干不完的事。


雍正,他是注定不会被人理解的。这不但因为他的性格和作派与传统的要求格格不入,更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而且是强化皇帝一人的集权。当一个人手中的权力高度集中时,越与其他人产生距离和隔膜,就完全不能避免。他的权力越是集中,他与别人就越是疏远。或者说,他越是成功,就越是孤独。最后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