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从1986年开始,党和政府开始主导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我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1年的1.2亿人。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农村在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区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三性叠加”的特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但大面积的贫困现象减少,贫困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致贫原因复杂,返贫现象多发,部分困难群众减贫难度大。
还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时,习近平就提出“真扶贫、扶真贫”的问题。他后来说:“上面的措施下去了,下面不问青红皂白,最后钱不知道花在哪儿了,甚至搞不好是一个腐败的滋生地了,我一直在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省阜平县的扶贫开发进行考察。在调研过程中,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虽然这次调研中他还没有使用“精准扶贫”这样的表述,但已经有其中的意蕴了。
2013年11月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之行,促使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解决“真扶贫、扶真贫”的问题。
就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他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对于为什么要提出精准扶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解释说:“党的十八大后,我到一些贫困地区就要看真贫,如河北阜平、湖南花垣、甘肃东乡,都是最贫困的。他们怎么致富?个别地方扶贫有时思路不对,好像扶贫都要搞一些工业项目。在深山老林里搞工业项目,没人才,没市场,成本又高,不容易发展起来。扶贫要实打实解决问题。首先,要为下一代着想,让孩子们上学,教育不能落后了。其次,一些基本公共设施要保障,像路、水、电之类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有,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据他们的条件和能力,教他们‘打鱼’的本领。如果是一些老大爷、老太太,就养几只鸡、鸭、羊,给他们选优良品种,教他们科学喂养,给一些扶持资金,这样一年收入有几千块,也可以脱贫。对年轻人,主要是找就业的路子,搞一些培训,引导他们外出打工。对搞种养的人,就帮他们提高产品附加值。”
他还说:“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剿匪,派大兵团去效果不好,那就是‘手榴弹炸跳蚤’,得派《林海雪原》里的小分队去。扶贫也要精准,否则钱用不到刀刃上。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不要因为总书记去过了,就搞得和别处不一样了,搞成一个不可推广的盆景。钱也不能被吃喝挪用了,那是不行的。”
可见,正是由于深入贫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才得以产生。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的首个“扶贫日”,全国社会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天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又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些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
精准扶贫思想提出后,我国的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式的项目扶贫转向精准扶贫推进。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六项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围绕这个文件,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文件,精准扶贫在实际层面开始实施。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长篇重要讲话,系统阐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他强调: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就是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应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此外,还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即精准扶贫是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这次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思想的成熟。
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并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期间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