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西汉王朝建立的初期,由于之前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塞外匈奴的铁骑时常来犯,整个国内呈现出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汉高祖和大臣们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捷径,从而快速让汉朝江山变得强大起来。
通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汉高祖和大臣们发现:“儒家思想太过于保守,法家思想太过于激进,这两种思想都没有办法彻底根治汉朝存在的顽疾,而道家黄老思想提倡的“无为而治”,则比较适应汉朝的形势。”
刘邦
于是,汉高祖就将黄老思想确立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用来改善百姓的生活,恢复汉朝的经济生产。
早在战国时期,齐国人以《黄帝四经》和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为经典,逐渐兴起了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这一思想称为黄老学派。
黄老思想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在具体的治国实践上面,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
从这个方面来看,汉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做的都比较好,生活上十分节俭。尤其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更是历史上出名的节俭。
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汉文帝长期身穿粗糙的丝绸,就连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许穿拖地长裙。他认为,裙子只需要把身体遮住就可以了,拖在地上那不就是白白浪费布料了嘛!
黄老思想的观念认为,天地之间没有太多的禁忌,人间也不要搞太多的法律条款,秦朝就是因为制定了太多的严法苛刑,所以仅仅十五年就亡国了。
因此,汉朝建立初期,汉高祖只是制定了约法三章,后来萧何又制定了《九章律》。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还对刑罚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之前实行的残忍肉刑。
正是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之下,汉朝降低了刑罚标准,与秦朝时期的苛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朝初期,一些文臣武将甚至连一匹马车都坐不上,即便如此,朝廷也不允许加强对百姓的剥削,而且还要减轻赋税。
刚开始的时候,汉朝的税率是“十五税一”,后来又改为“三十税一”,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还有一段时间不向百姓收税。
这些方面,均是黄老思想中“无为而治”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在黄老思想的治国理念下,汉高祖选择了让汉朝江山休养生息,使得汉朝江山开始恢复了元气,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其实,真正让“无为而治”发挥出巨大作用的皇帝,并不是汉高祖,而是他的儿子汉文帝和孙子汉景帝。
汉文帝和汉景帝当政的时候,不仅停止了所有的对外战争,还下令不再兴建土木工程。不仅如此,各个地方的官衙不得以任何名义干扰百姓的生活,让民间自由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西汉王朝终于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不仅改变了汉朝百姓的命运,也让窦太后找到了一生坚守的政治理想。
窦太后原名窦漪房,她是汉文帝的皇后,也是汉景帝的亲生母亲,一共为汉文帝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为刘启(汉文帝)、刘武(梁王)和刘嫖(馆陶长公主)。
公元前157年,年仅四十七岁的汉文帝在未央宫病逝,由太子刘启继承皇位,史称汉景帝。
随着汉景帝的继位,窦漪房也就从皇后的身份升级成为了太后。然而,她却喜欢干预西汉朝政,甚至采用强势的方式来推行黄老之术。
窦太后
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史记·外戚列传》一书中,有这样的相关记载:
“窦皇后好黄帝、老子言,皇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在窦太后的强行干预之下,汉景帝本人、太子刘彻,以及窦氏的族人,全部都要学习道家的经典著作《黄帝》和《老子》,还要将黄老思想作为西汉王朝长期的治国方针。
经历了盛极一时的“文景之治”,一个繁盛的西汉帝国正在悄然崛起。
然而,面对内部地方诸侯和豪强的威胁,以及外部北方匈奴的袭扰,在内忧外患之间,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直到这个时候,汉朝一直奉行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终于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人们开始呼吁用“有为”代替“无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激进的儒家思想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了黄老思想最大的挑战者。
道家的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相比,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除此以外,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两个层面,具体为:
由于受到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曾子在儒学经典《大学》里面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才能和品德,才能帮助大夫治理家庭,才能帮助诸侯治理国家,才能帮助天子治理天下。
然而,随着王朝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一个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才能和品德,把家庭搞好,然后才可以出来做官,为百姓服务。
所以,儒家思想要求一个人要具备才能和品德,时刻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切权力都应当是围绕“尊王”来进行,若是有人和这种权威抗衡,就要采取措施予以打击,以此来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所谓“攘夷”,就是不要让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来控制我们,应当使用华夏文化去影响或者改变夷狄,使得天下臣服于天子,从而做到主权上的真正统一。
虽然汉朝确定了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方针,但是并不限制其他学派的存在。所以在黄老思想在汉朝热火朝天的同时,儒家思想也在慢慢的起步。
正是由于汉朝的宽容态度,从而让儒家思想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很多儒学大家开始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大力宣传儒家思想。
窦太后
在汉景帝时期,就有儒生开始进入朝廷担任博士,同时这是儒家思想开始取代黄老思想的一个信号。
面对这种现象,窦太后表现得非常警惕,她似乎感受到了危险的存在。
在《史记·儒林列传》一书中这样记载:
“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尽管汉景帝找了几位儒生进入朝廷担任博士,但窦太后却不允许给他们任命实际的官职,仅仅只是“具官待问”。
有一次,窦太后在自己居住的长乐宫里,举行了一场学术辩论,辩论的另一方则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辕固,主要的主题就是“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哪个更具有优势”。
汉景帝
旁观的听众有汉景帝、太子刘彻,以及一些文武大臣。
随着论辩的深入进行,现场的氛围也从刚开始时的一团和气,变成了紧张交锋。窦太后质问辕固说:“你对《老子》这本书有什么看法?”
辕固竟然不屑一顾地回答说:“这不过就是妇道人家扯的闲话而已!”
听完这句话,窦太后极其愤怒,厉声呵斥道:“你们儒家诗书可以管得住犯人,能管得住野兽吗?有本事你下到野猪圈去,去给野猪讲讲道理。”
见此情景,坐在一侧旁听的汉景帝也不敢多说话,他无法劝说窦太后收回成命,只能将随身携带的宝剑送给辕固,希望他能够在与野猪搏斗的过程中刺死它。
汉朝斗兽图
窦太后对儒家思想时刻保持着敌意与警惕,而辕固的一席话正好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使她对儒生更加产生怨恨。
在窦太后的强压之下,辕固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拿着汉景帝的宝剑,向野猪圈缓缓走去。当他刚一进入野猪圈的时候,凶猛的野猪就向他扑了过来,他一剑刺中野猪的心脏。
随着野猪的一剑毙命,这场惊心动魄的斗猪表演,才算落下了帷幕。
窦太后眼看拿辕固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就把他调离京城,派他前往清河(如今的河北清河)担任清河王刘乘的太傅。
窦太后和辕固之间的冲突,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则是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之间的冲突,总有一天都会爆发出来。
从辕固说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这是儒生对于黄老思想的一种反抗和宣泄,因为儒生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就必须会遭到黄老学者的阻拦,时间一久必定产生极大的怨气。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儒家思想和黄老思想的主要人物,正式走向了从正面公开对抗的政治舞台。
然而,窦太后或许并没有注意到,在长乐宫里举行的这场辩论,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就是当时的太子刘彻,也为他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窦太后
虽然刘彻被汉景帝立为了太子,但在窦太后的要求之下,他从小就开始学习黄老思想,接受黄老思想的熏陶。
当然,窦太后的目的是,希望太子刘彻登基之后,能够继续实施黄老思想的治国方针。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太子刘彻继承皇位,史称汉武帝。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也离开了人世,一生坚守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被她寄予厚望的汉武帝,竟然彻底抛弃了黄老思想,转而“独尊儒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